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城市规划设计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步行系统优化策略探析马东,吕学昌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仍在不断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步行作为老年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却因步行环境差、步行系统缺乏整体性等原因导致老年人的步行出行不便捷。本文在对现状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后,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的出行行为特征、出行空间特征以及新的交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从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层面提出对步行系统的优化策哈,以使得老年人拥有便利、舒适的步行环境。关健诃:老龄化,步行系统,优化策略,出行特征,未来需求1引言2011年的全国第六次人普查显示,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的速度仍在不断加快预计21世纪0年代达到高峰阶段。可见老年人所古的人比例在近几年会不断增加,以此同时,参与交通出行的老年人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在老年人所选择的的出行方式中,步行出行占到了很大比例,然而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步行环境的规划设相对滞后,对于老年人自身特点、出行特征的考虑更少,以至于老年人在步行出行中出现诸多不便、甚至是安全问题:步行与公交换乘不方便、绿灯时间内老年人无法跨越马路、交通标识不明显、交通事故等。在老龄化增进的过程中,新一代的老年群体,由于生活习惯、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对于生活品质更高的追求,进而促使新一代老年群体的交通需求的改变。这也对现状步行环境的重新定位、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现状步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老年群体出行行为特征的分析以及老年群体的新的交通需求的分析,对现状步行环境的规划设计从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角度提出相应的议,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由此,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交通效率的提高,更要以人为本,为老年人的出行创造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2现状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2.1步行系统内部的问题2.1.1步行系统缺乏自身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往往成为“以车为本”的交通规划,由此导致步行系统往往受到车行系统的挤压和隔断。由此导致步行系统往往只是针对存在于某些特定区域(居住区内部、步行街、公园等),它们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与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的融合,甚至往往在城市交通中被忽视。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缺失,是老年人的步行出行极为不便,并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2.1.2步行环境差,缺乏针对老年人的设计老年人生理及心理机能的退化,易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现状步行环境的设缺乏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考虑,再加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导致步行环境在实际的使用中体现出绿灯时间过短、缺少休闲配套、步行空间局促、空气污浊、噪音污染等情况。因此在交通工程方面,应该多注意修正设计要素以保障老年人交通安全,以适应老龄化社会。21.3票黛籍步行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出现诸如随意停车、摆摊等现象,导致步行空间被挤压。甚至在步行道上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况,对于身体机制下降、反应能力降低的老年人来说,存在莫大的安全隐患。2.2步行系统与其他功能之间的衔接问题2.2.1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衔接问题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逐渐放弃了对体力或能力要求较高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和小轿车等,而偏重步行和公共交通。然而步行系统与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却存在诸如公交站点的可达性不高(公交站点多集中在干路上,多数居住区距离较远),家庭与站点间的步行系统不完整,公交站点缺乏良好的交通组织等问题。完善的步行系统也是老年人交通出行的保障。2.2.2步行系统与使用频率较高的外部空间的衔接步行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与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购物空间、就医空间、休闲空间的衔接上。现存步行系统与老年人经常使用的这些空间衔接并不是太顺畅,没有完整、便捷理筑素衬网Z.ZC.ET
的步行系统。3老年人的交通特征分析3.1行为特征分析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体质、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感知能力、反应能力的降低,其行为特征与小孩、中青年人的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老年人途中需要休息,且在行进过程中,对周边情况观察较仔细,但反应能力较低。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步行环境缺少对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分析,以至于无法给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步行系统。3.2出行特征分析3.2.1出行目的转变出行目的由生存型转向生活型。老年人由于其社会角色的转变,其出行也主要转变为家庭购物、余暇休闲等,主要满足个人或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出行32.2出莓的筑随着年龄的增大,人均出行次数逐渐降低,平均出行距离也相应缩短,主要集中在家(小区)及周边。3.2.3出行时段多集中在白天非乘车高峰时段老年人的出行多集中在白天非高峰时段,分布相对均匀。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老年人的出行时间安排还会有所差异,即有时域性。3.2.4出行方式偏重步行和公共交通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逐渐放弃对体力或能力要求较高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和小汽车等,而偏重步行和公共交通。对交通方式品质的关注也会从注重出行速度以便准时到达目的地,而转向寻求出行的安全、舒适和低费用。3.3出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分析就医、购物、休闲行为是老年人日常行为中的主体行为,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便捷的购物条件和舒适的休闲设施是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便捷的就医条件则更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障。理筑素前阀Z.ZC.ET
3.3.1老年人就医行为时空特征中国老年人的就医行为具有主动性,呈现高频、近距离的特点。多数老年人会自主安排就医时间和选择医科室(何亚平等,2011:濮琼,2004);城市老年人两周就诊率介于30%-50%之间,就诊次数约为1.5次/月,单次就医时间多在2小时以上(柴彦威,2010)。在空间上,老年人倾向利用距离社区较近、等级较高的医疗服务,其空间结构相对紧凑,求医活动在1.5km内高度集中,社区仍是老年人进行就医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老年人就医出行方式仍以步行和乘坐公交车为主,但在不同地区存在细微差异。3.3.2老年人购物行为时空特征中国老年人购物行为时空特征鲜明。老年人日常购物活动发生频率较高,较集中于早上,多数老年人选择步行购物,其次选择公交车和免费购物车作为交通方式,购物陪伴则多为同龄人。老年人购物行为基本服从以自家为中心的距离衰减规律、呈现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离家0.5km以内的空间范围为集中购物带,大部分的老年人购物行为发生在此购物圈内(柴彦威,2010)。3.3.3老年人休闲行为时宾特延1老年人休闲行为空特征望现规律性,活动类型较单一但因地而异。老年人单日休闲时间普遍在6小时左右,呈现多时段、短时长的特征,且不同类型休闲行为高峰时段不同(柴彦威,2010:关鑫,2007:许晓霞,2011)。老年人户外休闲时间受气候影响表现出季节性、地域性差异(聂庆娟,2003:孙樱,2001)。老年人休闲空间选择相对稳定,家是老年人休闲的首选场所(孙樱,2001),休闲范围以社区及其步行可达周边为主,总体服从距离衰减规律,但休闲设施分布影响了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结构,因而存在跳跃式集中的空间不连续现象(柴彦威,2010)。3.4交通需求特征分析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及社会地位的原因,对于交通设施有一些不同于健康成年人的需求。1.生理特性诱发的交通需求老年人在生理上各种身体机能的下降,使其对交通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在交通设施的利用过程中出现诸如:无法在有效的绿灯时间内通过道路,行走容易疲劳却少休息场地等问题。老年人反应能力的下降以及易心慌意乱等特点,使其对安全的、人车分行的步行环境理筑素前阀Z.ZC0
更加需求。2.行为特征诱发的交通需求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也是其生理、心理特征所导致,表现在出行过程中,对于休息空间的需求比较迫切,对于路面的平整、连续、无障碍的要求变高。3.5出行发展趋势在老龄化增进的过程中,新一代的老年群体,由于生活习惯、教育背景、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对于生活品质更高的追求,进而促使新一代老年群体的交通需求的改变。这也对现状步行环境的重新定位、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已有调查对老年人交通发展趋势预测的结论为:1.交通出行总量增加随着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出行总量也必然增加:新一代的老年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更高,他们的出行次数、出行总量也会增加,对交通设施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2.中长距离出行增多现在老年人的交通出行主要以短距离为主,出行目的单一且多分布在周边。但调查显示:老年人在中长感蕲的霾,随若受遥设施的敏善,老年入的中长出行将会增多。这对步行环境与其他交通设施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6小结本章主要对老年人群体的出行行为特征、出行空间特征以及新的交通需求等方面的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老年人群体对于步行环境的特定的需求,以及步行环境应该如何更好地适应新一代老年人的需求。在步行环境现状问题总结的基础上,从老年人特定的需求出发,在下一章节对步行环境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使其更加适应老年人群体的特性。4优化策略4.1步行系统自身的优化策略4.1.1实现步行系统自身的的连续化和系统化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构步行系统的大框架,这是步行系统实现连续性的基础: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对步行系统出现问题的节点进行优化设计,例如通过人行天桥、过街隧道的设来减轻快速路对于步行系统的干扰。理筑素前阀Z.ZC.ET
4.1.2提高步行交通服务水平1.优化人行步道设计宽度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人行道不小于1.5m,仅是对于交通空间的要求。规划中步行道路宽度的确定,不仅仅要看道路的等级,关键是要看步行道路所承担的功能。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步行道路,不仅承担了交通功能,还承担了老年人所需要的交流功能、游憩功能。功能的差异体现在空间上,是老年人所需要的休闲座椅、花坛等的设。2.加强步行走廊环境的舒适与健康步行走廊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出行环境,也是老年人进行交流、休闲锻炼的场所,它影响了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从一定程度上还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了影响。对于步行廊道应该增加休息座椅、路灯照明等人性化的设施,让老年人有适宜的休息空间和良好的照明的条件,防止危险的发生。4.1.3步行网络节点过街设施的优化设置1.过街设施的选型为了保证老年人在步行系统中的安全,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的过街设施选型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快速路租车流量较天的弄路采用立体过街设施,实现人车分离,在保证老年人安全的前提下,同时减少对于城市交通的干扰。城市主次干路交叉优先采用带有信号的平面过街方式。2.步行平面过街等待时间及路段过街信号配时设计老年人步行过街速度相对较低,一般在0.98/s。现状的信号灯时间设置缺少对于老年人的特殊考虑,在规划设计中应以老年人、小孩这一弱势群体的过街速度为依据,确定绿灯时间。在无法实现一次性过街的路面,应通过安全岛的设置,供老年群体准备二次过街。以保证老年人出行的安全舒适。4.2步行系统与其他慢行子系统间的优化策略4.2.1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相分离为了减少非机动车对老年人安全出行造成的影响,规划议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m时,一定要实现人车分离。以保证老年人出行的安全,减少人车冲突。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方式有两种:在宽度足够时,可通过绿化、花坛等进行分离:在宽度较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相邻时,可使人行道比非机动车车道高出15-20cm,实现分离。通过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离,减少非机动车对于老年人的干扰,增高老年人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的出行的安全系数。4.2.2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伴随老年人交通需求的增长,对于公交系统的要求变得更高。提高公交线路网的密度,使公交线路深入城市支路,缩短老年人到达公交站点的距离是优化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衔接的好方法。首先要提高城市的道路网密度,特别是城市支路的密度,对支路网断面和宽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公交线路的延伸到城市支路提供支撑。再次要对公交车难以服务到的地区,且有一定的交通需求的地方,要在公交站设置自行车租赁点和自行车停放点,做好步行、自行车、公交这三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最后,还要对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进行调研,确定老年群体的出行数量,以此来确定公交站点的数量。4.3步行系统与外部空间的互动这里的外部空间指的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就医、购物、休闲活动空间。这三种功能是老年群体日常性活动中最集中的功能,老年人大部分的出行活动都集中在这三类活动中。通过对这三类空间与老年人的家(住区)之间步行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尽大可能保正老年人击行的爵老麦室素材阿2.SC.正步行系统与外部空间的互动需要通过不同的层次的规划来解决,依次是城市总体层面、分区层面、住区层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城市分区与住区层面解决。即在控规阶段对住区与周边三类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保证量的供应与合理的服务半径:在住区层面,要对住区与三类功能的步行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考虑,在合理的出行距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有拥有舒适、安全的步行体验。5结语随着城市中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出行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如何增强老年人出行的舒适与安全,将会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设计关注的重点。对于老年人步行环境的规划设计不能单纯地从步行环境这一点出发,更要注重对老年人出行特征和日常生活需求特征的研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布局来优化老年人的步行出行环境:还要加强步行系统与公交系统的衔接,以改善老年群体的出行条件。此外,还要对未来老年人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完善道路设施,为新一代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興尚理筑素前网Z.ZC.ET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0 次数:0
下载:10.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29890 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315.87KB
投稿:f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3/12/20 13:38:00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城市交通规划01.基于老城区活力重塑的步行交通系统功能提升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95.重庆市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展望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6.基于企业大数据的长三角城市体系演化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93.空间数据库的共享与安全技术在跨部门审批流程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92.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多规融合总体框架构建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3.夏热地区基于风热舒适度的城市设计评价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8.浙江特色小镇背后的两化转型经验总结与应对——基于新古典主义视角的百度地图P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50.空间经济绩效导向下的城市用地布局优化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71.基于风环境优化的高度调整论证方法探讨——以四川天府新区复地御香山高度调整论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16.基于HPM的水体景观资源土地增值效果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5.基于互联网媒介的珠海市夜景意象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4.互联网场景下城市景观意象的规划应用探索 ——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46.基于实时推演的城市设计智能化技术方法初探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2.绿色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增长边界研究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81.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中心演变研究——以无棣县总体规划中城市中心演变研究为例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43.武汉都市发展区职住空间和通勤特征研究
住房建设规划64.德国城市更新的法律建制、议程机制及启示 住房建设规划38.社区精神的培育与容器再造研究——以成都肖家河社区院落入口空间为例 小城镇规划63.“丘陵水乡”古镇的水系风貌研究与应用 小城镇规划55.城市设计引导下的特色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镇为例 小城镇规划56.基于“多元参与”的城中村改造路径探究——以临洮县电厂渠片区改造为例 乡村规划095.区域协同理念下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以临洮县洮阳镇沿洮村庄带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山地城乡规划34.山地城市一类居住用地容积率研究——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 山地城乡规划25.区域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路径思考——以云南西部山区为例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8.无锡市主城区商务办公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7.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的特征解析与完善策略——以关天城镇群为例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6.产业结构转换视角下长沙市的经济崛起 庄园(高级农家乐、度假村)方案设计生态农庄生态园规划CAD 资阳雁江苑小区详细规划 自贡市传统街区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 云南大理大学总体规划设计 长寿县政府片区改造规划方案 宜宾合江门街区城市设计方案 完整的农场景观设计生态农庄生态园规划CAD 小区鸟瞰效果图 文化广场平面效果图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