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三十八所无线测试塔工程

 

 

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

 

 

 

 

 

编    号: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8月25日 

 

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桩基础,本工程开挖深度为-6m,周围场地狭小,采用加强型土钉和锚杆的协同作用进行边坡支护。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安徽省地质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腐植土,0.00~1.50m厚;

②层粉质粘土,1.50~3.70m厚,软塑~可塑状;

③层粘土,3.70~6.0m厚,硬塑~坚硬状;

三、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本工程采用土钉墙和预应力锚杆相结合的围护方案。

3.1土钉墙

考虑到本工程地质条件、基础布置、周边环境等因素,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放坡系数1:0.3,墙面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喷射砼),厚度80㎜,水泥采用32.5级普硅水泥。

3.2 基坑排水方案设计

在四周基坑坡脚处设置200×300排水沟,做好边坡上的泄水孔,泄水管采用ф50PVC管,呈梅花形错开按层布置,泄水管长度500~1000mm,水平间距3000mm,布置在土钉下方200mm左右。应注意保持泄水管畅通,砾料选择10~30㎜。坡顶严禁积水滞留,坡肩线8m以内积水须及时抽尽排干。根据土层情况调整。

3.2.1地面防渗措施

  1) 严格控制基坑四周的用水点。

2 )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坑内。

3 )妥善处理各种管道渗漏水。

4)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

四、移位、沉降监测

4.1墙顶监测

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必须对土钉墙边进行监测。本工程的围护结构墙顶位移警戒值为30㎜。

4.2 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

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

设定墙顶位移观测点8组,在阳角和较深基坑边沿应适当加密。观测点形式采用200×200×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

4.3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J2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DSZ2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

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4.4观测时间的确定

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

2、观测时间间隔每周一次,必要时可连续观测!基坑开挖完7天后,可由每天一次到3天一次,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4.5场地查勘与记录

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4.6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4.7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4.8应急措施

   若观测点水平位移连续三天均超过3㎜/每天或者发现局部不利地段时或因雨水较大造成塌方,则应根据不同情况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堆集沙袋;

2、加设临时支撑;

3、与业主、监理、设计人员联系,增加土钉数量等或加深锚杆。

五、施工总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降水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


土方挖运施工 


 

 



土方收尾



竣工验收


5.1预应力锚杆施工

1、工艺流程:①修坡- ②成孔- ③锚杆注浆- ④挂网 - ⑤喷砼- 养护。

2、定位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3、钻进:钻进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30-50cm,如遇易塌孔土层,可带护壁套管钻进,不宜采用泥浆护壁。

4、锚杆组装:锚杆施工严格按施工图施工,组装前先清楚钢绞线表面的油污,将锚杆自由段裹以塑料布或套塑料管,并扎牢;将注浆管与锚筋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50-100mm

5、搅浆、注浆:采用专用搅拌桶和注浆泵,注浆泵的工作压力应满足施工要求。浆体按设计配制,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注浆待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若需采用二次注浆时,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Mpa。

6、预应力张拉,锚杆在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当锚固体强度大于15.0Mpa,并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进行张拉。

5.2土钉墙施工

    本基坑土钉墙采用钢筋土钉。钉管采用二级钢筋,每隔1.5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由200mmΦ8钢筋焊接而成。

5.2.1 工序流程

①修坡- ②成孔- ③锚杆注浆- ④挂网 - ⑤喷砼- 养护。

根据边坡开挖土质情况,工序①与②可以交替进行。

5.2.2 主要工序的工艺要求

1、挖土修坡

机械挖土边坡按1:0.3控制,其余用人工修整,清除坡顶及坡面上的虚土。

②土钉墙施工区内根据土钉的排距,每步挖土深度最多不超过1.80m(土钉下0.3m)。应注意每排土钉喷射混凝土养护最少24小时后方可挖下一步土。

2、成孔

①成孔前应根据施工设计图标孔位,孔位误差不大于100mm。先用钻机引孔,土钉孔径Φ100。锚孔内渣土应清理干净。钻孔时应注意观察,随时掌握土层情况。

②在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02-03上所示的地段区域,第一层与第二层土钉采用Φ48钢管土钉,前端制成尖头,制作若干出浆口,用气锤直接打入土中。

3、锚杆注浆

成孔后置入土钉钢筋,注浆时采用由低到中压注浆,注浆压力0.4~0.6Mpa,若遇土质较差时必须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注浆时应在钻孔口部设置止浆塞。

4

挂网前应进行第一次砼面层喷射。

面网钢筋应拉伸调直,土钉与拉筋焊牢。

③钢筋网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深入槽底不小于20cm

5、喷射混凝土

喷射C20混凝土,采用32.5级普硅水泥。水灰比0.4~0.5,水泥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

喷混凝土采用PZ-90喷浆机及空压机,气压一般应在0.30.4MPd范围内,应根据混凝土面的距离进行调整。

六、质量保证措施

1、进场的每批钢绞线和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做复试。

2、锚杆机就位前应先检查锚位标高,锚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就位后必须调正钻杆,用角度尺或罗盘测量钻杆的倾角使之符合设计,并保证钻杆的水平投影垂直于坑壁,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钻进。

3、钻孔时遇有障碍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钻、待情况清楚后再钻进或采取措施。钻至设计深度后空钻出土以减少拨钻杆的阻力,然后拨出钻杆。

4、下锚索前应检查锚索并做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下完锚索时应注意锚索的外露部分是否满足张拉要求的长度。

5、浆液搅拌必须严格按配比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水泥应不含杂质,不用过期或受潮水泥。水泥浆体的28d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

6、注浆由孔底开始,边注边外拉浆管,并缓缓拔管,直至浆液溢出孔口后停止注浆。注浆后国半个小时再补浆一次,若渗浆严重,可补浆23次。

7、连梁的承压板及预埋筒的位置要安装准确。浇砼前做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8、水泥浆体强度达到15Mpa时方可张拉。张拉的技术要求,按《土层锚杆的设计与施工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锚杆的张拉要有固定的操作人员和纪录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张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现场技术负责人报告。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65 次数:1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52274 7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48.5KB
投稿:ZYJ 进入
上传时间:2016/1/19 15:33:4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