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CAD

RG开善寺大殿抢险修缮设计方案
    
    
    


    RG县开善寺大殿抢险修缮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  开善寺大殿勘察报告
     
    1  区域概况
    1.1  RG县概况
    RG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雅安地区中部,北纬29°29~29°56,东经102°20~102°56。东北接雅安市,东南邻洪雅,西南连汉源,西交泸定,北靠天全,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53公里,面积1779平方公里。
    RG县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盆周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内四面群山环抱,河流强烈切割,岭谷高差悬殊。海拔最高约3666米,最低700余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山势陡峻。山地面积1754.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8.6%,河谷平坝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1.4%。
    县境在北纬30°以南,属于接近中纬度的低纬度地区,气温上属于亚热带,在大气环流上受季风的控制因而属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属于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日照938.3小时,年降雨量1255.8毫米。间有淫雨、风、雹等灾害性天气。
    青衣江支流荥、经河水系呈扇形布其间,主要河流有经河、小河子、相岭河、桥溪河、头道水、茶河等。川云公路西线自东北向西南穿越县境。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约64.22万千瓦,可开发量39.38万千瓦。有林地114.83万亩,牧地15.68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862.46万立方米,成片竹材蓄积2.26亿株,森林覆盖率43.03%,多种野生动、植物生长其间。1980年调查,全县野生生脊椎动物有32目76科295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21种。自然植被随山体高度垂直分布,品种繁多,其中,乔灌木约90科,200属,357种;竹7属,24种;药用植物600多种。
    RG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92%。
    RG县为汉族聚居区,因工作、婚嫁等原因还迁有少数回、藏、彝等民族,多分布于县城严道镇。严道镇距雅安市45公里,距四川省会成都市192公里。
     
    1.2  RG县历史沿革
    RG虽属山区小县,但历史悠久,建置古远。新石器时期,先民在此生息繁衍。RG有县至今已逾2300年。秦惠文王十年至更元十二年(前328-前313年)筑临邛至县城大道,名“严道”,十三年(前312年)置严道县,治所在今六合乡古城村,隶属于蜀郡,严道古城遗址犹存。西汉武帝天汉四年(前97年),严道辖于蜀郡西部都尉。王莽时改严道为严治,新朝灭后复改为严道。东汉延光元年(122年),严道县改隶于蜀郡属国,蜀汉昭烈章武元年(221年)改蜀郡属国为汉嘉郡,严道县仍属之。西晋时李雄据蜀,少数民族僚入县,县治荒废。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置严道县,治今雅安市,在今RG县城设荣经水口戌,隶属于严道县,“荣经”之名始见。唐武德三年(620年)改设荣经县,治所在今严道镇,隶属雅州。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荣经省入严道县,置巡检。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RG县,隶雅州,英宗正统间因紫眼四姓归属而县境扩展。清顺治时RG为张献忠农民军占领。康熙间设RG驿,RG为“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民国20年(1931年),中国国民党RG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RG县由四川省划归西康省,1955年随西康裁并,复归四川省。1985年,全县设1镇25乡,县人民政府驻严道镇新民街。RG被省列为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
    RG人民富有革命精神,在近现代革命斗争中做出贡献。辛亥革命之际,县人李永忠等创立同志会,立民军,光复县城,并御大股清军于大关,捐躯百余,有力支援成都保路运动。民国18年(1929年),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县籍中共地下党员黄维新等,回县组织武装起义,事泄就义。民国24年(1935年)11月至次年1月,红军长征驻荥期间,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全县人民打土豪,分田地,700余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抗日军兴,县籍将士请缨抗敌,为挽救民族危难,血染疆场。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前夕,一批有识青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
    
    

下,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民众,争取爱国力量,促成RG的和平解放。1950年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二军五五三团进驻RG,2月11日,中共RG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RG人民配合解放军驻荥部队清匪反霸,实行民主建政,建立乡村人民政权,开展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翻身作了主人。在清剿残匪的战斗中,解放军副排长刘玉忠等为RG人民的和平与幸福,壮烈牺牲。之后,RG人民在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献身而名垂英烈者200余,在各条战线做出突出贡献,受省委、省人民政府以上嘉奖的英雄模范数十人。
     
    2  开善寺大殿概况
    2.1  开善寺大殿概况
    开善寺位于RG县城东今东方红水电站旁,东为经河。坐南面北,前为民主街,是一条具有民居建筑特色的老街。建筑台基东面、北面有排水沟,屋面排水汇入东面排水沟,在建筑的东北角及东面偏南处分别设有排水口,雨水最后汇集建筑东面的低地。
    据梁枋上的题记,寺庙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现仅存开善寺大殿。开善寺大殿平面呈方形,面阔三间,通面阔13.9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9米。檐柱有侧脚和升起,檐柱内侧9厘米。抬梁式木构架,9槫,歇山顶,现屋顶铺小青瓦。通高10.55米。檐下施七铺作斗栱,当心间补间斗栱2朵,次间1朵,四周共施溜金斗栱28朵,琴面昂。前檐斗栱为单翘重栱三昂,第一跳华栱头施雕刻、装饰成多种动物的头像:转角部分为象头,象鼻或上卷,或下卷;柱头铺作为鱼龙,平面浮雕;当心间补间铺作施平面浮雕口含宝珠的龙头;次间补间铺作施欲展翅飞翔的凤:凤或喙含宝珠,或喙紧闭。山面斗栱除前檐补间铺作施单杪重栱三昂,余均为单杪重栱双昂,华栱头施象头雕刻:柱头铺作的象鼻下卷,补间铺作的象鼻上卷。后檐均为单杪双昂,华栱头的雕刻装饰与前檐相同。溜金斗栱为挑金做法,其撑头木及耍头等构件延伸至金步后,后尾附于金槫下,对金槫及其以上构件有悬挑作用。
    普拍枋至山面当心间提高一跳,使斗栱减去一昂。前次间普拍枋低于柱头12cm,普拍枋厚度7cm米。
    开善寺大殿建筑用材较大,金柱为方柱, 570×570mm,檐柱430×430mm。槫材直径250260mm,脊槫直径达320mm。四金柱当心间施天花,共九格,北部三方圆光部分透雕二龙一凤或双龙双凤,龙、凤均围绕中间的圆宝,龙、凤及宝珠均施金。其余天花仅存木板,部分上有圆形白色印痕,似原贴有饰物,疑为后期改造。南面有一方木板脱落。
    建筑的梁、枋、斗栱、椽、望等都有彩画,但脱落和后期人为破坏严重。从残存的彩画看,梁、枋彩画以旋子彩画为主,墨线粗犷,旋花较大,具有明早期旋子彩画的特点。色彩有绿彩、红彩、蓝彩。
    开善寺大殿梁、枋,以及天花的龙骨上都有墨书题记。从可辨的内容推测,开善寺大殿似乎为各地的善男信众的施舍而建成。从题记看,不仅有本县人,还有四川省雅州的、南京的、江西临江府的、河南登封等,正是这些信士捐材而建成了开善寺。所捐材料是在督工的监督下根据木材的情况而量材使用的,或者说捐助者根据建筑所需而捐材的。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后来的多次维修中梁架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开善寺大殿柱、梁等木材为当地所产,柱、梁、枋为马桑木,雕刻的翘为柏木。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茶商姜先兆出资、吴国柱施工对开善寺进行维修。从现存的情况看,这次重建可能是由于资金缘故,没有改变明代的木构架,仅仅是对屋顶进行改造。改造很粗糙,如转角部分的撒网椽就很粗糙,正心槫、正心枋及角梁上各构件脱榫很严重。根据四川现存的明代建筑分析,开善寺正殿的屋顶就是在这次重建中改建的,为单檐歇山顶,垂脊较长,前端不施垂兽或靠背,直接与戗脊相联。山面与山花相交处不覆瓦脊,而在博封板里侧施以木栿,木山花紧贴博封板。正脊下饰悬鱼。正脊正中施宝顶,两侧施透雕朝向宝顶的行龙和凤,正脊两端施鱼龙吻。所有这些是四川清代建筑的较为常见的特点。
    解放初期,出自反对封建迷信,寺庙神像多被捣毁,寺庙被改为粮食仓库。
    
    
    






评星:
  • 0
  • 0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50 次数:0
下载:1.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29083 0
文件格式:cad图纸
文件大小:604.44MB
上传时间:2023/8/20 18:59: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