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大楼
The Sino-Germany College Building in Tongji University
建设地点:上海市同济大学主校区
建筑总面积:12234m2
覆盖率:57.25%
规模:地上11层 半地下1层
结构类型:框剪
建筑高度:48.05m
竣工日期:2002年 4 月25 日
曾获奖项:2003年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003年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2004年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
2004年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质奖
2006年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二.简要说明
中德学院大楼位于同济大学校园内、干训楼与经管学院之间,靠近南校门,用地非常局促。设计充分考虑校园总体布局,将大楼布置成楔状“A”形,斜向南侧,期望以“对峙”的状态与经管学院形成整合态势,共同围合中央圆广场。北侧则尽量退让,减少体量压迫感。主楼与裙房形成一个张口状的中庭和一沟通室内外区域的过渡空间,底部高达四层的透空空间使经管学院和中央广场在爱校路北端清晰可见,空间层次因而更加丰富,避免了因中德学院体量过高而造成的视线遮挡。
作为集教学、办公、科研、学术交流一体的综合大楼,该建筑的功能丰富多样:半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机动车车库;首层主入口矗立于抬高的平台上,与二层共同涵盖大楼中的公共空间,如阅览室、中庭、多功能会议厅、视听室、大教室、大会议室等;三至五层主要为教室和办公室;六至十一层为主楼部分,数间小办公室沿斜向走廊排开,以透光的磨砂玻璃面“嵌入”走廊,与顶部弧形密肋梁相得益彰,使空间更富于变化和韵律。
整体建筑造型设计现代、简洁、动态、流畅,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主楼外立面、室外空调机布置与房间开间的设计统一考虑,斜向挑板既创造了丰富的立体效果,又使空调外机各就其位。主体建筑使用白色外墙涂料,局部穿插灰色体量,再加之玻璃幕墙的适当运用,使该大楼富于时代气息而又平和朴素,成为南校门的一处靓点。
该项目获得2003年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2003年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4年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2004年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质奖,2006年第一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