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规划背景
( 一)受XX县建设局委托,我院承担了XXX村建设规划。项目组于2006年2月17日进入现场开展工作,踏勘地形、收集资料,与村镇及县建设局讨论拟定该村建设规划方案。
(二)中共中央在十六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小城镇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城乡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西兰铁路复线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乐都县新农村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关于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有关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能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手段。而XXX村从没编制过规划,急需一个发展建设蓝图。
二、现状概况
(一)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XXX村位于县城的北侧,是典型的城郊村,XX铁路东向西贯通。全村有2个生产合作社,总户数368户,总人口1567人。有耕地面积496亩,大棚蔬菜606个,人均1.6个大棚温室,2005年村人均收入达到约2900元。
(二)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本次规划结合XXX村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同时与“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本村的发展思路是:
1、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以“名、优、新”产品,培育和创立有特色的蔬菜品牌,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2、充分利用XXX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休闲、娱乐等二、三产业。
3、结合兰青铁路复线建设乘势而上,把本村的新农村建设好、规划好,特别是搬迁户的安居工作,实现本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规划依据、原则与规划范围
(一)规划依据
以本村土地利用规划,村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青海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技术规范与标准以及本村1:1000地形图等。
(二)规划原则
1、 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 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突出特色,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3、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建设富有本地特色的村庄规划。
4、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绿化和美化村庄的原则。
(三)规划范围
南至兰青铁路,北到北山边,东至东侧大棚沿线,西到XXX路,规划区总面积约310亩,其中,农业生产用地约140亩。
四、 村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XXX村现有368户,总人口1567人,宅基地面积约250亩,村庄北部主要以农业生产(大棚)用地;南部主要以村庄建设用地;兰青铁路穿越东西、由南部通过,村内主要道路有两条村内小路联系;村内公共设施:村委会有两处位于村庄北部和南部,东北部有一处庙宇;村庄内建筑多是土木结构以平房为主,少量为砖房。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村庄用地松散、占地面积大,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公共公共设施缺乏,市政基础设施大多还是空白,道路质量、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较差,造成了村民生活不便,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村庄的发展。
五、村庄规划布局
(一)用地选择与发展方向
村庄内地形北高南低,规划结合地形特点,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用地主要向兰青铁路复线北部发展,南部严格控制。
(二)村庄功能分区
本次规划布局结合XXX村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其功能将构成“一轴、一带、一心、三区”即:
(三)村庄用地布局
1、村民居住用布局:依据本次规划原则,结合现状条件,将村庄分为两个区,东区和西区,其中,东区有按置搬迁户(约90余户),规划后共布置300余户,每户面积240平方米约(3.6分),《详见村庄用地汇总表》。
2、公共设施布局:规划将村委会、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以及商业服务网点等,沿古城路南部布置,集中形成一个服务点,以便服务于全村。规划将晒场布置在村庄的外围。
XXX村建设规划用地汇总表
项 目
| 单 位
| 数值
| 比重(%)
| 人均面积(M2/人)
|
1、居住用地
| 亩
| 210
| 67.5
|
|
2、公共设施用地
| 亩
| 7.5
| 2.42
|
|
3、生产设施用地
| 亩
| 23
| 7.42
|
|
4、道路广场用地
| 亩
| 71.1
| 22.90
|
|
5、绿化用地
| 亩
| 8.2
| 2.65
|
|
6、其它用地
| 亩
| 91
| 29.35
|
|
7、总建设用地
|
| 310
| 100
|
|
(四) 绿化系统规划
1、绿地现状概况
XXX村紧邻城区,西北部是城市公园,东北部是温室大棚,田园风光浓郁,村内还没有绿地。
2、绿化布局
本次规划不做大面积的绿化,主要沿兰青铁路复线布置绿化景观带,村內以小块绿地,搞好区內环境,保持田园风光。
行道树种植:规划在村庄主要道路和次要种植行道树,树种主要以国槐、柳树、松、柏、为骨干树种,小块绿地在配以花卉和常绿灌木进行点缀。
2、绿化指标
规划后有公共绿地面积8.2亩,绿地占总建设用面积2.65%。
4、生态保护
XXX村紧邻城区,规划要求在村庄周围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村庄西北部是山体(城市公园),要保持优良的田园景色。
(五) 村庄建筑景观及空间构成
通过本次规划力求使XXX村的建筑与环境有机的构成一体,体现出XXX村新农村建设新面貌。
规划通过古城路为主要发展轴线,进XXX村首先是宽阔的街道,整齐美观的农居建筑,街头绿地等,构成具有特色的农居建筑,体现新农村建设新面貌。
规划要求村庄的建筑新颖、美观、主要道路的建筑要高低错落有致,前后有序,以达到丰富的建筑与环境空间效果,使人与自然、建筑、环境有机的构成一体。
村内建筑基调,建议以明快、淡雅色为主,如米黄、白色为宜。
六、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XXX村对外交通比较便利,目前村内有道路两条,道路狭窄、不成网络、质量差,道路系统还没形成。
本次规划结合地形,依据《青海省建设厅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技术规范,力求形成合理的道路骨架,明确的道路功能,创造一个方便、快捷、通畅的道路系统。
2、道路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道路形式以方格网为主,以古城路、田园路为主骨架和环路构成。道路等级分为三级:一级主要道路,红线宽度15米,二级次要道路,红线宽度10米,三级宅前路,红线宽5米,断面均为一块板。规划后有道路10条,道路总长度3.82公里,道路广场总面积4.45公顷(约66.8亩),人均道路面积16.47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20.85%(详见道路规划一览表)。
XXX村建设规划道路一览表(路名为暂用名)
名称 序号
| 道路名称
| 红线宽度 (米)
| 道路长度 (米)
| 道路断面 (米)
| 道路面积 (平方米)
| 道路等级
|
1
| 古城路
| 15
| 340
| 3-9-3
| 5100
| 一级道路
|
2
| 田园路
| 15
| 565
| 3-9-3
| 9670
| 一级道路
|
3
| 西环路
| 10
| 230
| 2.5-5-2.5
| 2300
| 二级道路
|
5
| 南环路
| 10
| 634
| 2.5-5-2.5
| 6340
| 二级道路
|
6
| 北环路
| 10
| 600
| 2.5-5-2.5
| 6000
| 一级道路
|
7
| 安居路
| 10
| 250
| 2.5-5-2.5
| 2500
| 二级道路
|
8
| 富民路
| 10
| 275
| 2.5-5-2.5
| 2750
| 二级道路
|
9
| 和平路
| 10
| 393
| 2.5-5-2.5
| 3930
| 二级道路
|
10
| 自强路
| 10
| 225
| 2.5-5-2.5
| 2250
| 二级道路
|
| 宅前路
| 5
| 309
| 1-3-1
| 3708
| 三级道路
|
| 合计
|
| 3821
|
| 44548
|
|
(二)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目前村民供水主要由县城水厂引入,由于道路系统没形成,管线简陋,供水不足,不能满足村民生活。
2、给水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供水水源由县城水厂供水。规划综合人均指标100升/人·日,日总用水量160立方米。
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统一的供水体制,以提高供水保障率。供水主管线沿村內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敷设。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目前村庄排水设施还没有形成,主要是利用自然地形排水,村庄排系统还是空白。
2、排水规划
①排水体制选择: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规划采用雨污合流制。
②污水量计算:污水量按用水量的70%计算,日产生污水110立方米。
3、管网系统
沿镇区内主干道(古城路、田园路、东环路)敷设主管线,雨水和污水排水方向由北向南,排入村庄南侧市城管网(主干道采用暗管)。
(四)防洪工程规划
本次规划依据村庄发展目标,依据村庄设防标准,对村庄进行治理,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规划主要对村庄北部进行重点治理,采取截洪渠与村內排水形成一个系统,再加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山洪对城市和村庄的威胁。
(五) 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现状:XXX村供电电源由县城110KV变电站,农网10KV线路供电。
2、供电规划:本次规划供电仍由县城110KV变电站为电源,10KV线路供电。为了保证村庄供电安全,在村中心设一处10KV电管所;供电线路为架空敷设,沿道路的西侧和北侧敷设。
(六)电信工程规划
现状村内通信电缆县城接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电通信也将会迅速发展。电信管线均采用架空敷设,电信管线原则沿道路的东侧和南侧敷设。规划要求在村庄设置公用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服务网点,新建道路、建筑物均应预留电信线路管线通道。
(七)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目前村庄内环卫设施还是空白,垃圾乱倒,影响环境卫生。
本次规划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埋处理场与城市合用。公厕根据服务半径不得小于200米,在规划区内设公厕3处,垃圾收集点4处。
规划要求在村庄主要街道隔100米设一个果皮箱,加强对主要街道的管理,形成良好的农村新面貌。
(八)防灾规划
1、抗震防灾规划
①凡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设防,
②考虑震前疏散和震后疏通,将村庄道路分为三级,首先保证一、二级避震疏散主干道的畅通。
2、消防规划
①消防供水:本次规划采用多水源供水,同时在村庄的主要道路每隔120~150米设消防栓。
②消防通道:本次规划后的集镇主、次、支路均做为火灾时的消防通道,同时规划要求在旧村改造和新区建设中预留不小于4米的消防通道。并应将此纳入强制性执行。
③消防通信:规划建立消防指挥中心统一指挥,采用集中接警与责任区监听相结合的原则。
(三)地质灾害规划
村庄西北侧为山体,易发生滑坡地质现象。本次规划建议从三方面预防:
1、严格控制易滑坡地段建设;
2、已建设的农户应逐步迁出安全地段;
3、加强工程措施和绿化,加强综合治理, 加强监测,减少地质灾害。
(九)燃气规划
XXX村供七气源由县城管网接入村內,沿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敷设。
目 录
一、 规划背景………………………………………………… 1
2、 村庄现状概况…………………………………………… 1
(一)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二)本村社会经济发展思路
三、 规划依据、原则与规划范围…………………………… 2
四、村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五、 村庄建设规划布局…………………………………………3
(一)与发展用地选择方向 ……………………………………3
(二)村庄功能分区……………………………………………3
(三)村民居住用布局…………………………………………3
(四) 绿化系统规划………………………………………… 4
六、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5
(一) 道路工程规划……………………………………………5
(二) 给排水工程规划 ………………………………………6
(三)防洪工程规划…………………………………………… 7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