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故事
    设计
     
     
     
    我们正在做一个老家的项目。老家吴桥河北沧州,从民国以来都号称是杂技之乡,在省会石家庄还有一个吴桥国际杂技节,所以有点知名度。头次见面的时候,大家经常会介绍自己老家很多人都会说道:,杂技之乡,知道,知道。
       但我知道这杂技之乡的酸楚。富裕的地方不大会有很多人练杂技,在我们那里,有钱人家舍不得让自己孩子去受苦如果说有一些人是爱好杂技,或者出于家传多数人还是迫于生计。现在情况好了一些,但绝对还是一个辛苦的行当。我的一个表侄,十来岁,家在农村,上学不大行,表哥就把他送到一个在外面跑的杂技团,现在是学艺兼演出,在东北一带串乡表演,老板是我们本乡人,管吃住,每月给一百块零花。过年聊起来,表哥还是觉得比在家务农要好,虽然苦,闯荡一番,能有些见识,将来也有个饭碗
       我小时候还不在县城,下面一个乡,仓上,当时叫公社。这里是杂技之乡的杂技之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里姓孙的杂技家组团在欧洲演出,得到过荷兰国王的接见,据说最好的一年曾经挣过十万马克,后来欧洲打仗,回家来还盖过一座小楼,在满是平房的华北大平原上,显得很不同,我们家以前据说是地主,也没有楼房
    岁那年,大概是七九年夏天,有一天中午放学,学校不让回家吃饭我妈也正是我的老师,让我回家拿一个什么东西,我当时还奇怪,因为我妈从来都不会让我搞特殊化的,我还想问,我妈说,让你去,你就去。我走到大街上,看见一堆人,前头是一个很胖的白忽忽的秃顶外国人,只穿一件短裤,袒着胸,有很多胸毛,旁边一位金发的穿连衣裙的外国女人,拿着相机,(后来知道其实还有摄影机)有人陪着,不断的拍着,说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活的外国人,兴奋的不得了,跟着转了一阵,旁边还有一些没上学更小的小孩。突然想起来回家拿东西,还要回学校,怕回去晚了挨说,只好离开了。现在知道是泰晤士电视台《中国杂技》的摄制组,在我们县拍了七天的片子。学校不让回家,是上面的命令,怕围观我妈是故意放我出去,让我看西洋景的。
    一年以后,我就随父母落实政策搬到县城,县城挨着津沪铁路大运河我上大学的时候,在大运河边造了一片杂技大世界,我爸妈还被自愿捐了几百块钱县里苦心经营了这些年,近一两年终于有了盈利可能因为周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的人们有了车,到这里来方便多了。现在这个项目也是趁着这行情,县里凑了四千万,希望造一个条件好一些的演出场所,可以和原先的大世界遥相呼应,形成一个旅游的整体,也刚好把县里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用这些不多的资金建在一起。
     这个项目的用地离小时候住的小学不到一里地,当时这里是一片农田,有一条土路通向北边的县中,后来我们又搬到这中学住,离项目的用地也不过一里地,周围就都是田了。土路的两边是排水沟,长满茅草,有一次下雨后,在里面找到很多白色的蘑菇,回家炒了吃,一直记得当时的味道还有一次飞快的骑一辆没闸的自行车,在这条土路上和一辆拖拉机面对面,拖拉机装满棉花秆,两边还各出一大块占满了路,而且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就一打把,直接到沟里,在里面疼得躺了半天。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县城也在发展,这些农田的地方都盖满了楼房用地北边是一个很新的小区,叫百度,有地暖,过年去里面见亲戚,屋里只穿汗衫。用地的东面是一个三星级的宾馆,属于财政局,是县里最好的这块地一下成了镇子的中心。f1:县城)
    好了,回到项目上。做这个项目有几件事要考虑,首先是杂技的主题,必须要考虑。再是省钱,当然希望做有意思的房子,可只有四千万,还要用其中一千万考虑舞台设备。还有是将来运营怎么办。然后,其实更重要,在我们这个小县城,要给我的老乡一个什么样的去处?
     
    杂技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它的超常规的动作。我曾在杂技大世界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演员训练,做错了什么,教练一把抓过来,把人对折了一下,放在屁股底下当凳子作为惩罚这样训练出来的演员,身体的柔韧,力量,可以形成的身体姿态自然是非常人所及。
    杂技吸引人还在于它的气氛,一种人们聚集在一起,仿佛嘉年华的气氛。小时候阴历逢五有集市,每年还有所谓的物资交流大会,实际上是连续十天左右的大集,这时候就有很多杂技班子,或者用布围一个圈子,或者租一个民家的院子,收五分钱进去可以看一场,班主往往特别能说,再有几个绝活,围成一个圈子的人们,就不时的叫好。魔术是杂技的重要节目,这里有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对小孩子来说,往往更期待里面的魔术节目,所以神秘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在我们的建筑上,就有这样几个想法:非常规的形体;围合的可供聚集的场所;带有神秘感的空间体验,而且有一点,我们会怀着一种童心去创造和感受这些形体和空间。
    所以,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创造有趣的形式逻辑。正像杂技演员的姿态是普通人的姿态的延伸和异化,建筑的形式逻辑也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朝向城市一面,采用完整的,规则但有构成感的界面;在向内部院落空间转化的时候,这个界面在延伸的过程中向不规则的方向异化。但从本质上动作很简单,就是外层构成式的界面被折叠了几下,然后在不同的高度推出或推进,形成的空间在不同方向的不确定性自然形成一定的魔幻的感觉。f2:内院的空间)
    这个空间也正是我们想创造的聚集场所,在这里一种马戏团式围合空间。像刚才说的,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子看杂技表演的印象至今还在而在西方,Circus,马戏团这个词不是源于哪一种节目形式,而是来自于希腊文kirkos “圆,环, 指被观众座位围起的圆形或椭圆形场地在称之为中央环地的场地中举行多种表演,甚至包括战车赛跑和角斗。我们的这个空间也考虑了基本的马圈尺寸,刚好可以做跑马类目的表演。在周边的建筑,利用剖面的设计,我们作出一些室外的小看台,和上层的包厢式平台一起,用建筑形成了一个半开放的马戏团空间。 
     
    省钱也是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了,出杂技的地方不会是什么有钱的地方,我们想创造一个有趣的空间,但不花太多钱。这里首先牵涉到结构方式,结构方式又来自于形式逻辑功能的要求前面所说的形式逻辑在结构上只是形成二维平面上的变化,避免三维结构的出现,同时所有功能空间,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可能的最小跨度。除了室内剧场的屋顶,其余部分全部用普通的框架结构就能完成了。通过这样的一些办法,从而将结构难度和造价控制在当地可以承受的限度内,空间变化的丰富度已经形成。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只是平面复杂度的提高,以及施工中的人力成本的适度增加。f3:建筑的剖面)(f4:建筑平面
    建筑的外墙构造,门窗,环境地面做法等,也是造价控制的因素。外墙选用了深红色的陶土砖,现在的价钱在三四十块一平米,不仅因为便宜,而且基本不需维护。选择深的暖色是因为在我们老家,一到冬天,树和草全干掉了,加上县城大多是八九十年代的白瓷砖式的房子,整个环境都苍白的很,要是再刮点风,就有点凄凉的感觉增加一些暖色,大概能冲淡这种感觉。门窗的质量很能体现建筑的品质,县城里很有一些房子,大样子有点气派,窗户质量很差,一下就糙了,而且保温隔声也差。尽管贵一点,我们还是选用喷涂处理的铝质窗框,希望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能保证外观和性能的质量。控制造价的办法最简单,少开窗。控制开窗面积。不但有利于节能,算下来,型材和玻璃面积也少,还是划算的。再是环境地面,由于会有大量的人员活动,所以有很大面积的铺装,正好杂技大世界刚做过一块地面,几十块钱,效果还好,可以找来用。一些室外灯具我们自己做了一些设计,尽量简单,希望老家的厂子就能做出来,也能省些钱。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用空间形成足够的表现力,材料尽量的简单,总体上以石膏板吊顶,涂料墙面,地砖地面为主,只在几个重要地方用点石材。观众厅,把演员的跑台方式出现方式作的有趣一些,利用马道等造成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表演点,完成室内的塑造,在材料上则尽量简单。f4:观众厅剖面
    舞台机械是我们原来并不太熟悉的,和甘工大的舞台机械师作了很多配合,根据杂技的特点,只作两个车台,一个小转台;吊杆30道,但朝向室外的侧舞台还要加几道简单的吊杆;灯光和音响也按较低的标准设计。但是在结构上多预留些吊点和锚固点,为一些高空演出多留一些可能性。
     
    未来的运营关系到建筑长远的生存状态,我们在内院里设置了杂技商店,书店,另外还有小酒吧,因为县城里有越来越多的白领或者准白领,他们能有一个环境好一点的去处。结合图书馆,我们设置绿色网吧结合活动中心,设置了室外篮球场,可以租给单位打比赛。最大的可能性在剧场的侧舞台,朝向内院打开,和室外舞台结合在一起,这样运营费用能大大降低,可以为平常的演出提供付得起租金的场所。
     
    说道营造一个老乡们对去处,其实有一点小的野心,上面所有设计之希望有一种所谓地方性的思考,在这里,我们想创造出某种基于地方以及人群的归属感。
    在外面跑得多了,有一点感触很深:通常一个地方越发达,越开放,反而地方意识越浓。在欧洲,城市的认同感很强,这首先来自于居民自我的认同感。而我们的地方意识相对较弱,比较一下,我以为有这样几个影响因素
    首先是地理条件:和我们华北相比,中西部欧洲多山地,丘陵,水的复杂地形容易形成某个地区或人群的边界感,并且容易在战争或动乱中保存地方的文化,因而地方认同感会强大面积连续的平原地带,边界感弱,而且经常会受到袭扰,甚至大规模的毁灭式入侵(比如靖难之役,朱棣的大军就在在我们那里来回冲杀了几次)文化杂糅,又常不能延续,地方认同感就弱。
    再就是历史:欧洲世袭的领主,选帝侯这样的治理模式(封建式的)一直持续到工业社会和资本社会的开始,并有交错,因而城市带有延续性的自我意识,譬如中世纪的香槟伯国,对香槟地区的自我意识形成肯定会有影响,再譬如卢森堡公国,便是一个残存至今的标本。而我们的历史虽然把1840年之前叫做封建制社会,但实质上的分封建国随着周朝的灭亡早就消失了,自秦以降,大部分时间是大一统下的郡县制,区域或者城市更多是中央集权下的行政载体,人群和地方的自我认同就要弱一些。这种历史制度的不同会通过语言,文字,礼仪,宗教等各种方式影响地方的自我意识。
    第三是管理方式:欧洲中古时期,多是世袭领主的管理;进入到现代社会,城市管理者产生于代议制度,并服从于代议制度,城市发展更多是城市的全体自我意志的体现,从心态上和城市环境上都容易形成自我的,甚至有时是保守和排外的城市意识。我们则是一直延续着考试和任命制的管理方式,并且有定时的升迁或调动的制度,经常会有属地回避,所以城市管理上也很难表达地方意志。
    是经济:经济发达了,人们有自豪感,对本地的出产和传统就自信;经济很不发达,若信息也封闭,有时也会形成封闭的但很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在经济有所增长,但又处于落后态势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自信,这时的地方意识也最薄弱,对外界的盲目羡慕就会对地方意识造成强烈的冲击和破坏。
    第五是近期的稳定性:重大的制度变化,文化事件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地方性产生强烈的影响。比如东柏林和西柏林在冷战后的变化以及合并后的变化。在我们,比如土地制度的改变,文革,以及改革开放都对地方意识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地方的知名景观,特色建筑,重大历史事件,特色出产等具有口碑效应的事物地方之外的传播力会反过来增强地方的自我意识。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种情况对地方性的形成更多体现于外部,对于地方意识的形成容易流于表面。
    对于城市形态和建筑,在地方意识的范畴中是一个有趣的因素,它既是地方意识的结果,也可能是地方意识的原因。作为结果,城市形态往往是前述各种因素的最直接和物化的表现作为原因,对于地方意识的形成和变化也会起到非常直接和快速的作用。
    话说得有点远了,其实这些思考也是我们的项目上一个重点和难点对照刚才的几条,在吴桥这座县城,地理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经济和管理模式不是短时间能改变的,而建筑师恐怕只有最后一点上能有所作为。而这个项目的位置,功能使它有可能在地方意识的重建上起到一些作用。
    我们在这几方面着手:第一:营造市民聚会的场所。在西班牙每个城市都有Plaza Mayor,市长广场的意思;德国人表面上不大爱凑热闹,但每个城市中心也都有

评星:
  • 2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1179 次数:1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2
等级:
编号:68587 65
文件格式:jpg图片
文件大小:16.45MB
投稿:YYY 进入
上传时间:2016/1/25 21:40:2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