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社会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近十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绝对增长20%以上,全市总人口由770万人增长至994万人。


  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对土地、环境和交通运输设施的需求急剧扩展,但是长期以来广州市中心城区发展受到 “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单一中心的城市结构和行政区划等三个方面的制约,难以优化空间布局,导致土地资源、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均无法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000年6月番禺、花都撤市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为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广州亟需拟定一个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制定一个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适应城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引导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为拓展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并对城市规划的体系、层次和思想方法进行探讨,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6月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五家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开展了广州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活动。

  2000年9月3日—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专业的著名专家成功地召开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咨询研讨会”,同时结合五家规划咨询单位提出的规划概念与方案,对广州整体的发展策略、思路及方向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概念规划咨询研讨会达成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共识:

  1、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还将面临持续快速增长,广州应当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2、广州的发展应以区域的共生共荣为前提,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形成区域合作的珠江三角洲“组合城市”,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中再创新优势;

  3、广州应协调发展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强化教育产业的地位,实行科教兴市;

  4、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东移、西调”的发展战略; 

  5、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重视北部山区、南部珠江口地区的生态维护以及城市组团间绿化生态隔离带的建设,把广州建设成为山水型生态城市;


  6、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高快速路与快速轨道构成的双快交通体系。

  遵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0年10月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组建了专门的“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工作组”,着手开展战略规划的综合与深化工作。 

  综合与深化工作主要是以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这三个专题为核心展开, 深化并形成广州市长远发展战略与政策框架,从物质形态的角度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城市结构框架和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同时面对城市的现实发展水平和现状建设条件,为广州大部分处于工业化中期地区的产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健康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机会与保障,从思想和方法上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为面向21世纪将广州发展成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提供政策引导和规划控制,并作为未来广州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下一阶段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与指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包括两个层面: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城市规划战略目标。 


1、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巩固、提高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与作用,使广州在21世纪发展成为: 

  一个繁荣、高效、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

2、城市规划战略目标

  以区域共同发展与生态优先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保持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利用广州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机遇,采取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促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并保持社会稳定。

  应对中国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形势,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引导建设项目空间布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加强中心镇、村建设,提升全市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政府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及基础设施供应,提升城市的发展潜质。 加强政府对生态用地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保持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 

  制定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要求的规划实施策略,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城市土地利用

1、总体发展战略

1.1 城市与区域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东岸广深(香港)城市带、西岸广珠(澳门)城市带作为区域发展 主轴,构造了一个 “人”字型的发展构架。应当共同发展为开放式的“区域组合城市”,城市 之间优势互补,保持经济优势与发展潜力。


  · 广州市正处于珠江三角洲两条发展主轴的交汇点,在“人”字的焦点上;同时还是7条 拓展轴的辐射源。要再创新优势,充分发挥华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广州对整个区域 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为加强广州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必须首先强化广州市直接吸引区——广佛都市圈的规划发展的协同。 

1.2 广州市域

  · 本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五个片区,即都会区、花都片区、从化片区、增城片区、南沙片区。
  · 都会区:原城市规划发展区,增城的新塘和永和两镇,番禺沙湾水道、东涌镇以北的广大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区,本规划称都会区。
  · 南沙片区,应依托深水港建设临港工业区,主要发展高科技工业和资金密集型对外加工业,适当发展重工业,协调发展商业、旅游业和转口贸易业。规划将本区域建成一个以港口产业、外向型加工业和三高农业为主的片区。
  · 增城片区,广汕公路以南的城镇以发展外向型工业为主,以北的城镇以发展三高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行政区划整合可以将国家与地方扶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效应扩散到增城,从而推动增城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花都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显得十分突出。可以依托新机场发展成为广州地区的物流中心和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基地。
  · 从化片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和优越的旅游资源。可利用其独有的环境及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和三高农业。 

2、都会区规划布局 

2.1 发展方向 

  规划确定东、南部为都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都会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 南拓: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 北优: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由于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客流中心、物流中心。

  · 东进:以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 西联: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南海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 同时对西部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2.2 城市结构

  · 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 两条城市功能拓展轴

  · 东进轴:规划以珠江新城和天河中心商务区拉动城市商务中心功能东移,形成自中心城区、珠江新城、黄埔工业带向新塘方向的传统产业“东进轴”。该区目前尚有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有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开发已经有相当的基础。

  · 南拓轴:地铁四号线和京珠高速公路的定线,串联了一批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新兴产业区,从广州科学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到广州新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港,可以提供约200平方公里区位优良的城市用地储备。规划确定该发展轴线为“南拓轴”。

· 三条沿江城市发展带 

  · 结合广州城市沿江发展独特景观,重塑珠江“母亲河”形象,形成“江城一体”的适宜人居住的富有滨江城市特色的山水人情城市,再造美丽江城。规划提出三条沿江发展的城市空间方案。 
  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 
  沿珠江后航道发展带; 
  沿沙湾水道发展带。

· 两个转移带: 

  白云山西侧“北部转移带”,是广州市旧城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疏解和发展的继续,必须采用严格控制下的低强度开发。作为旧城功能的补充,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开发低强度的居住区。 

  海珠区——市桥“南部转移带”,是旧城人口的主要疏解地区。 

· 三个大港: 

  · 航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航空中心、国家级航空枢纽港。
  · 深水港——南沙新港区的建设将提高广州市的对外辐射功能,提升广州市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城市功能。 
  · 信息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广州创新人才和信息汇集的核心区,将建设成为迎接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信息港”。

· 四个大型物流中心:

  · 北部结合新白云国际机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优势,发展北部物流中心。 
  · 南部结合南沙新港、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建设,发展南部物流中心。 
  · 西部基于广佛都市圈的长远发展,考虑在芳村发展西部物流中心。 
  · 东部利用黄埔港、新沙港等设施,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发展东部物流中心。

2.3 人口分布

  广州市域适宜总人口约1200-1500万人。城镇总人口约1100万人,其中约900万人分布在主要沿江城市发展带,约150万人分布在花都、增城、从化三个片区中心及南沙重点发展区,约50万人分布在其它城镇。 

3、都会区建设政策

3.1北翼地区

  由于新机场地处花都区与广州都会区之间,北翼组团北进与花都区新华镇的南进,不利于新机场的航空安全。另外,新机场的净空限制和航空噪声对城市向北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

  · 取消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北翼大组团”,将 广州北翼地区发展用地控制在华南路以南地区。

  · 北翼地区土地资源比较充沛,但是地质条件差,城市交通也存在瓶颈。对外交通设施条件较好,北有机场、南接旧城,因此有一定的发展动力,但是又处在机场控制区。因此,必须采用严格控制下的低强度开发。作为广州市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的延伸、旧城功能的补充,可以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开发低强度的居住区,重点开发“白云新城”。

  · 重新检讨原花都总体规划,遏制其向机场地区的发展势头。积极在花都发展交通产业、空港工业,建设机场带动区、物流中心等。

  · 严格按照“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地区控制性规划”,在广州市北进发展区与花都区新华镇之间控制大片航空安全与生态控制区,保证必要的生态隔离。 

3.2 旧城区

  · 确立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改善的原则,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保持城市特色的政策基点。 
  · 有机疏散,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疏解过高的人口与建设密度,预留和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与公共设施用地。
  · 旧城改造必须坚决遏制以市场为主体的无序的旧城改造,制定整体的旧城改造政策。 
  · 通过整治、改善与适度的旧城更新,建设广州城市传统的商业贸易中心、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

3.3 东翼地区 

  东翼地区是广州市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向,拥有约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有良好的交通及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开发有一定的基础。 

  · 建设广州21世纪中央商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367 次数:0
下载:0.30 收藏:0
等级:
编号:31486 1
文件格式:zip-rar
文件大小:3.81M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15/12/25 22:06:52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