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娄底由于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至今尚未进行过系统的区域性规划。在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体系作了粗略规划,对诸如城镇体系规划同市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与城镇体系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化基本战略等关键问题研究分析得不够。同时城镇发展的条件在最近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鉴此,深入系统地编制《娄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
    在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中,城镇化已作为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供给与需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由此产生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激励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成为当务之急。城镇化能有效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中心城市就业压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城镇化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就娄底市而言,其经济发展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较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更大。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行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
    (二)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相对减弱,经济活动主要靠市场来调节。如何转变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利用可调控的资源,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引导区域经济合理发展,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经济区划规划,有效地组织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规模等级结构,区域经济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重新审视过去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理念,用新的规划体现出时代性、前瞻性。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就必然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区域经济的各个部分。其中,重要的启示包括:①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②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新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储量成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内核;③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都将引起经济分布格局的重组,区域间的合作与联系更加广泛,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④经济发展的效果评价,已经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转变为越来越注重综合效益的最佳,满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发展目标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国内而言,除了以上4个方面内容之外,强调城镇体系规划要充分体现新的“三化”——即市场化、信息化、生态化,通过加速城镇体系现代化步伐,带动市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湖南实施3+5城市群建设战略
    湖南省提出,要强力推进“3+5”城市群建设。娄底处于“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准确定位区域经济,实现区域间经济互补,使娄底较好地融入“3+5”城市群,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正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3+5”城市群建设必须以周边城镇体系为依托,承载其经济辐射力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因此,只有明确目标,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整合资源,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满足“3+5”城市群建设的需要,促进娄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娄底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抉择
    娄底市是湖南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工业化进程缓慢,目前尚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国家继东部沿海率先发展之后,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国家宏观区域政策带来的压力以及娄底市农业产业化,都需要城镇化为依托。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区域结构也应当相应地得到优化。根据娄底市面临的问题,如何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如何使城镇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如何推进城镇持续稳定发展等等,都要求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议案。
    二、 规划原则
    1、坚持面向未来,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2、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区域的整体性
    3、坚持全面发展,注重综合效益的提高
    三、规划重点
    1、探究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分析市域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21世纪初期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和战略。
    2、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取向和市域经济区划,明确娄底市在湖南省的地位,分析发展的机遇和不利因素,通过经济区划认识不同经济单元之间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它们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4、对市域范围内的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寻求加快城市化的措施和途径。
    5、协调城市间、城乡间、城市与区域间的关系,形成有机联系、分工合理、整体优化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对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规模、职能进行规划。
    6、研究政府公共投资为主的基础规划,体现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规划和发展理念,协调市域重大公共设施的布局。
    7、研究市域内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
    8、研究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9、探讨政府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进行生态规划和土地规划的方法,通过生态规划和土地规划明确市域内空间开发的方向,提出空间管治的范围和主要措施。
     
     
     
     
    第二部分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定位
    娄底未来十几年的基本战略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发挥已有工业优势,通过技术革新,逐步建成湖南重要的重型工业、制造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经济发展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到2010年达6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5%,2020年达1499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4000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56312020年达到33000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4547
    三、经济发展基本思路 
    1、发挥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相结合
    任何一个地区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增长,都与产业结构、或部门(行业)结构、或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分不开。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层面,适时实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在竞争中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是有效推进结构转型的关键举措。娄底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缓慢,与结构转型或结构升级进程缓慢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发挥传统优势——采掘与原材料、粮食生产、运输枢纽等功能的同时,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在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推进娄底工业结构轻型化;努力发展物流和旅游产业,抬升第三产业的层次。
    2、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振兴、或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培育,应高度重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娄底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突出问题是所有制结构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驱动力不相吻合,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借助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
    3、工业化与城镇化相结合
    娄底未来十几年的核心目标是加速工业化进程。从发展的战略目标分析,通过高层次产业集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能力:通过农村产业化带动地方工业经济发展,都与城镇体系的重塑息息相关。反过来,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有助于中心城市经济职能的优化、有助于城镇对产业经济的支撑——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对农村企业发展的支撑。因此,娄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一点,冷水江市率先走在娄底前列,进行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
    4、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城镇化进程是建立在农业发达、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不是要放弃农业和牺牲农村,而是要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农村。同时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开辟大量新耕地,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实现农村生活社区化,打造承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平台,构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共同繁荣。
    5、推进娄底市与长株潭城市群对接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辐射相结合
    
                               (点击放大图片)
    积极推进娄底市与长株潭城市群对接与珠江三角洲产业辐射相结合,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竞争能力。娄底应当在开放与对外联系方面多条腿走路,内外双向开放并重,加强与长株潭和珠三角洲地区的联系,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重点发展地带上的一个复合节点、以及“依托地区内外两种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产业基地。
    三、产业发展战略:
    1、加大工业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巩固以有色金属开采加工业、化学工业和黑色金属加工业为主体的基础性加工工业部门,进一步壮大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为主的轻加工业,着力培养以机械装备制造和汽车配件制造为支柱的新型装备制造业。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乡镇抓规模经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致富;县区抓龙头企业,企业布局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用骨干企业支撑中小城镇发展,同时带动区域经济腾飞;中心城市抓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职能,加快区域经济走向全国和世界的步伐。
    3、构建物流网络中心,建立产业促市场发育、市场带产业发展的经济体系。树立传统交通枢纽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的建设理念,近期,以中心市场体系建设与生产基地即时沟通的网络体系建设为基础,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产业促市场发育是该时期的重要特征。远期,物流中心应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物资交流服务范围扩大到东(东南沿海)、中(湘鄂贵等为主)、西(西南地区)等广大区域,市场带动产业发展是该时期物流建设的主要特征。
    4、立足娄底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休闲业的发展步伐,建成全国性的观光旅游胜地,文化旅游中心之一,面向周边城市和娄底市域的休闲度假基地。树立旅游休闲业的观念,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旅游休闲业发展相关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
    四、经济区划
    依据产业特征将市域划分为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三个经济区,即中部经济区、东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
    中部经济区:娄底市中心城区和涟源市联合组成娄底中部经济区,以娄底市中心城区为中心,建设中部城镇群。产业发展重点:娄底市中心城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建材、机械制造、冶炼、纺织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突出信息、交通、商贸流通业。涟源市重点发展采矿、建材、冶金、能源、机械五大支柱产业。
    东部经济区:即双峰经济区,培育沿洛湛铁路,上瑞高速公路的城镇密集区,重点发展永丰、洪山殿、三塘铺和荷叶镇。产业发展重点:重点突出农机机电、不锈钢、建材、化工、特色农林产品加工、旅游和无公害生态农业等。
    西部经济区:冷水江和新化联合组成娄底西部经济区,重点发展沿资江、娄怀高速公路沿线的城镇。冷水江市重点发展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同时努力培育新产业,增强城市竞争力。新化重点突出旅游、电子、陶瓷、建材、化工和煤炭工业。
     
     
     
    第三部分 城镇发展战略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478 次数:3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4754 8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15.36MB
投稿:CAD 进入
上传时间:2015/12/23 10:32:1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