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建筑方案设计

天湖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华侨大学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2002年12月

1、      核心景区范围的确定

考虑到景区投资开发后,必须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因此景区范围确定的原则:一,尽量少占用耕地、果园;二,沿用简易公路、自然小路、采石场的陡崖,使景区范围界限明显;三,有利于景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质量的提高;四,规划核心区应相对独立,结构完整。

    在核心景区外围100米地带为景观控制区,禁止兴建有严重环境污染和视觉景观污染的项目,在景观控制区建设任何项目必须经过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2、      景区及周边景观现状分析

1、景区规划范围内植被较差。景区土壤为花岗岩的风化壳,是粗砂土质,涵养水土功能较差。植被以喜酸性的台湾相思树为主,但目前景区的封山育林并不严格,寺庙的僧众香客以及景区周边村庄的部分群众的生活能源还是靠柴草,对景区植被的恢复非常不利。

2、采石一直是当地的重要产业。景区规划范围内有相当数量已经废弃的采石坑,景区南边和东边有相当数量的正在开采的采石场。在景观上表现为自然地貌破坏严重,视线所及可谓满目疮痍,无景可借。

3、横穿景区的几条高压线及塔杆在景观上也是冲射之物,它们将景区的天际线分割得支离破碎(图)。

4、景区得制高点(镇山)附近,有两座发射塔,其中一座发射塔竟然搭建在文物烽火台上。

5、景区北部有一座已经基本废弃的小水泥场,以及一座污染严重的化工厂,化工厂高达的烟囱不断冒出浓浓黑烟,大煞风景。

6、景区内还有若干坟墓未迁。坟墓阴气很重,在景区内的坟墓对香客和游客的精神和心理均产生不利影响。

7、大致呈南北向的景区对外联系公路,正好穿过景区的核心部位(天湖寺和放生池前),人流和采石场的车流相当可观,对景区的旅游氛围破坏较大。

3、      设计目标和整体构思

1、设计目标

1)使天湖岩景区成为相对围合,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茂密,景观质量显著改善而独具特色的宗教旅游胜地。

2)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变天湖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天湖村民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3)以宗教旅游为主,同时兼顾附近居民及产业工人日常游憩功能,通过仿古建筑群的巧妙布局,营造静谧、休闲、放松、愉悦的旅游文化氛围。

2、整体构思

1)由于目前景区的第一印象区受水泥厂、化工厂、发射塔的影响,景观不佳,而且进山的水泥路大致为南北向,和天湖寺的轴线(大致呈东西向)不一致,因此将景区的主轴线调整为东西向,即由天湖村方向由西而东,依次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到达天湖寺核心区。使游客在这条主轴线上运动时,能感受到对比鲜明而富于节奏感的空间,不同的空间赋予不同的主题,进而获得多种不同的心理感受。

2俗则屏之,佳则收之。由于景区周边景观质量低劣,无景可收,因此将寺庙和园林艺术结合起来,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集锦式内向围合的院落布局,构成三大重点。建筑的院落式群体组合方式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些院落通过植物配景、园林小品等,彼此呼应,各具特色,达到屋宇深邃的设计效果,营造怡人的休闲空间,让旅游者感受到空间的丰富多变,进而延长他们的逗留时间。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围绕天湖寺新建水月馆、清净斋、佛学院、鸿慈馆。水月馆为游客或香客住宿处所;清净斋提供素食并出售旅游纪念品等;天湖寺南侧空地上建鸿慈院,扩大宗教活动空间,并供香客游人游憩;鸿慈院之前填高地面建佛学院,可容纳50名左右佛徒;天湖寺基本维持现状。

3)特色是景区的生命。因此结合地方特色的石雕工艺,因材就势将废弃的采石坑策划改造为石窟寺,集中表现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五种典型的石窟寺,使其成为福建独此一家的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石窟及造像艺术的浓缩窗口。

 

4、      景区线路组织和功能分区

  风景区的游览线路呈环形布置,沿东西走向的主轴线,经一天门、二天门、水月馆、三天门到达核心区天湖寺和鸿慈院。其中,从鸿慈院到烽火台有一条步游道,之后沿小路向南再折向西,经过石窟寺,返回停车场(图)。

 

五、空间分析

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对比的手法,将大小不同的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通过两者的对比而突出各自的特点。比如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于小空间的对比、衬托,将会使大空间给人以更大的幻觉。

由于景区景观质量较差,因而景区入口至一天门的景观空间的要点是藏和屏蔽,围墙和高大树木紧邻香道,使人的视野被极度地压缩。游客及香客循主轴线经景区大门由西向东前进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段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屏蔽掉化工厂大烟囱给人造成的视觉污染。狭小空间到一天门而止,前面豁然开朗,通过一天门的框景,可见山林葱翠,正前方的小岗上,一园亭正好构成对景,而右前方远处的二天门依稀召唤,挑逗人的游兴。这里,借大与小、开敞与封闭的对比而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从二天门到三天门之间,主轴线上的香道穿过一条狭长的游廊,使人的视野一直处于收束的状态。从游廊经过三天门的框景到达天湖寺核心景区时,随着视野的突然开放,使游人产生某种意想不到的兴奋情绪。大小空间对比的再次应用,节奏明显。

鸿慈院借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长春仙馆的设计手法,轴线对称,结构严谨,在一个大的围合院落中,又用配殿和曲廊围合若干院中院,大小院落之间空间互相渗透,不同院落因大小、形状以及封闭与开敞的程度不同而可产生对比作用。总之,一个大的院落中又有若干大小不同、分合不一的小院落,前院颇为开朗,后院较为狭小,两者对比强烈,给人一种曲折幽深的感觉。鸿慈院和其前的佛学院构成一道视觉的屏障,恰好屏蔽掉南边的高压线及采石厂对景观造成的不利影响。

出鸿慈院后门,一条小路上山至烽火台。从鸿慈院严整、封闭、气氛严肃、视野收束的院落空间,进入到自然山林,视野突然开阔,顿有一种亲切轻松的感觉。上到烽火台,人的视野更如脱缰之马纵横驰骋。庭院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比使人产生兴奋感。

 

6、      分区规划

1、门景区

在景区大门的左前侧规划一个能够同时容纳大小车辆大约三十辆的停车场,同时在大门前面设计一个小型广场以汇聚人流。

2、主轴线

东西主轴线上,宽4米的香道顺应山势而上,用60×60(厘米)的方石砖铺地,石砖质地粗糙,有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暗示通往天湖寺的香道就是由凡尘通往天堂。石砖香道在三天门之前,变成条石台阶,极为壮观。沿主轴线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天湖寺,距离适中,悠然怡人。主轴线两侧空间有收束和开阔的变化,景观富于变化,避免单调。

3、水月馆

    是景区三大重点之一,功能是香客及游客的住宿、精修及相应的公共服务等,南北轴线,仿古建筑,内向院落式布局,前面是一个空阔的自然风格的水景庭院,四面围以长廊,后面是住宿用的客舍,中间建筑提供公共服务。

4、天湖寺景区

天湖寺、放生池大致为东西轴向,基本上按轴线对称布局,建筑群前低后高,轮廓错落有致,虽然庭院狭窄,格局尚规整。因此,天湖寺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在其南北两侧横向展开。北侧空地建清净斋,南侧建鸿慈院,鸿慈院之前依南北轴向建佛学院。鸿慈院取意佛家的大慈大悲,慈悲为怀,其格局借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长春仙馆的设计手法,达到屋宇深邃的效果,并和天湖寺建筑取得一致、平衡。

5、烽火台

原烽火台已经坍塌,而且被发射台的围墙所叠压。规划予以仿古改造,它既是景区和附近不可多得的一处观景点,同时自身也应构成一景,吸引游客前来登临。

    6石窟寺

利用原废弃的采石坑,因材就势建造一石窟寺,号称千佛洞,成为展示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一个浓缩的窗口,使景区独具特色。石窟和寺庙建筑结合,在开凿的洞窟中展示宗教题材的雕刻、彩塑、壁画或浮雕的壁画,它们和窟形、窟檐一起,构成了石窟寺艺术。

佛教石窟寺首见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现存石窟寺的分布范围西至新疆西部、甘肃、宁夏,北至辽宁,东至江苏、浙江、山东达云南、四川。其最重要者为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此外,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河南巩县石窟、河北峰峰南北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四川大足石窟和云南剑川石窟等也是比较重要的几处。福建全省至今还没有石窟寺。

石窟寺的窟室形制主要有五种:

1)中心塔柱式

类似于印度的支提窟。支提是塔的一种称呼,塔是信徒们尊崇的对象,认为绕塔回行是对佛的无尚恭敬。印度的支提窟平面纵长,前部凿筒拱顶,后部平面半圆,圆心处凿刻支提。

中国的中心塔柱式窟保留了绕塔回行的礼仪,但形制已向着民族化的方向发生变化。中心塔石窟是这个时期中心塔式佛寺的模仿。早期克孜尔石窟前部也是筒拱顶,后部平面为方形,中心为一方墩代表塔,绕墩三面凿通道。敦煌的前部为横长方形凿仿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双坡顶,后部中心方墩凿成12层的中国佛塔形状,但只是大致模仿。云冈的为方形平面,中心塔忠实模仿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有的可达5层。云冈第6窟于此尤其明显,窟内绕中心塔柱在左、右、前3壁下部都浮雕出1圈廊庑,后壁为1佛龛是佛寺周廊和塔后佛殿的表征。

2)覆斗式方窟平顶方窟

平面都是方形,3壁或仅正面1壁开龛。覆斗式方窟的覆斗顶是对于用于尊贵场所的斗帐的模仿;平顶方窟是当时不建中心塔的佛寺的表征。覆斗窟中心高起,没有平顶的压抑感,各壁都没有中心柱的遮挡,适合大型壁画的要求。

3)毗诃罗窟

源自印度,其典型者是在一较大的方窟左右壁凿一排小龛室供僧人静修,后壁凿佛龛。中国的典型毗诃罗窟很少,顶仍为覆斗形。

4)穹窿式窟。 

穹窿式窟平面椭圆,穹窿顶,内雕大佛,是对于僧徒山野静修的草庐的模仿。

5)背屏式窟

五代和北宋的代表窟形。覆斗顶,四壁不再开龛而在窟内中心靠后凿大佛坛,坛四周为通道,坛后留出直通至顶的背屏石壁,应即佛殿扇面墙的仿造。塑像置于坛上,和人处于同一空间。

石窟寺的窟檐体现了建筑特色。一些石窟在石质稍好的地方,窟外都凿有许多石质窟檐。一般都是前沿敞开,34柱,平面横长,凿入岩内,后壁正中开甬道与主室相连。窟檐都模仿木结构建筑,刻出柱、枋、斗拱、檐口、瓦垅和屋脊及鸱尾。在石质不宜雕刻的地方,则建造木构密檐,岩面上留下了许多木构件插入岩壁的孔眼。窟檐是从外部空间进入到窟内佛的空间之间的必要过渡,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石窟正立面的形象。
  石窟寺策划是本景区特色和致胜的要点,同时还规划一座塔作为石窟寺的标志,给予香客心理暗示。

 

5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34 次数:1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28880 7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33.5KB
投稿:YYY 进入
上传时间:2016/8/24 15:00:2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