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规范图集 > 图标图集

GB/T31834-2015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20GHz及以下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的型号、代号及产品表示方法、电缆结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安装。本标准适用于在静态条件下,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在一25℃~十80℃之间、电压等级30V、频率20GHz及以下的数字通信用高速平行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951.1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厚度和外形尺寸过测争机械性能试验纤网1717C个二TGB/T295就.22008龟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V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热老化试验方法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一低温试验GB/T2951.3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3953电工圆铜线GB/T4910一2009镀锡圆铜线GB/T6995.1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GB/T11327.1一1999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GB/T11327.2-1999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2部分:局用电缆(对线组或三线组或四线组或五线组)GB/T18015.1一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纹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JB/T3135镀银软圆铜线JB/T8137.1电线电缆交货盘第1部分:一般规定S/T11363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11365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1贸素衬网Z.ZS沁
GB/T31834-2015UL13:2004功率限制电路电缆(Power-limited circuit cables)UL758:2008电器布线安全标准(Appliance wiring material)ULl58l:20o8电线电缆及软线参考标准(Reference standard for electrical wires,cable,and flex-ible cords)UL1685:2o10电缆和光缆的垂直托架火焰蔓延试验及烟释放试验(Vertical--tray Firepropagation and Smoke-Release test for electrical and optical-Fiber cables)3术语和定义GB/T18015.1一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平行线对twinax绝缘导体的对绞形式,结构是由两根绝缘单线平行排列,外面包覆金属屏蔽层。注:不同于GB/T18015.1一2007中绝缘导体的对绞形式.3.2平行线对电缆twinax cable包含一对或多对平行线对的电缆。3.3传播速度velocity of propagation测量可以用传输法或反射法实现。在采用传输法测量时,计算出使输出信号的相位与输入信号相比旋转了2π弧度的颗整间隔△上值;在采用反射法测量时,电缆的远端需开路。」二对于传输法测量传播速度按式()济算:于反射法测量,传播速度按式2)计算。V,=L·△f……………(1)V,=2L·△f………………………(2)式中:V,一传播速度,单位为千米每秒(km/s):L一被测电缆长度,单位为米(m);△f—频率间隔,单位为千赫兹(kHz)。为使频率间隔△f具有满意的精度,可以测出旋转n个2π弧度的频率差△f。,按式(3)计算。△f=△fn/n…………(3)式中:△∫一频率间隔,单位为千赫兹(kHz):△f。一旋转n个2π弧度的频率差,单位为千赫兹(kHz);n≤103.4衰减attenuation推荐测试长度为10m。将测量值按与长度成正比的关系修正到10m的标准长度,或电缆详细规范指定的长度值。测量在平衡条件和环境温度下进行。将衰减按式(4)修正到20℃的值。ao=ar/[1+0.002(T-20)]…………………(4)式中:ao一修正到20℃的衰减,单位为分贝每一百米(dB/100m);注:上述修正仅适用于介质具有低的衰减温度系数的绝缘材料。ar一实测衰减,单位为分贝每一百米(dB/100m);2理甄Z.ZC.ET
GB/T31834-2015T一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型号、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4.1型号型号由系列代号和结构代号两部分组成。4.2系列代号和结构代号4.2.1系列代号系列代号见表1。表1系列代号分类导体材料绝缘材料护套材料最高传输螟率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代号含义HPS20GHz及T2镀银铜线YP泡沫或泡/皮v聚氯乙烯-1.25以下数字或皮/泡/皮-3.25通信-5最高传输用高速平行裸铜聚烯烃频率镀铜氟聚合物无卤阻燃-10(GHz)聚婚焰15-204.2.2结构代号结构代号由线对数和导体单线规格表示,即线对数×2×导体标称直径。导体标称直径为0.25mm、0.32mm、0.40mm、0.51mm。4.3产品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号和标准编号表示。示例:镀银铜导体单线规格为0.40m、泡沫聚烯烃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线对数2对、最高传输频率为20GHz的电缆,其产品表示为:HPST2YPV-202×2×0.40GB/T31834一2015。5电缆结构5.1导体5.1.1导体应采用镀银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镀银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JB/T3135规定,镀锡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GB/T4910一2009规定,裸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GB/T3953规定。实心导体通常应是整根拉制而成,实心导体允许有接头,只要接头处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无接头实心导体的85%,同一根导体相邻接头处最小间隔应不小于1m。5.1.2导体最小直径应符合表2规定。3筑素衬网Z..ET
GB/T31834-20155.3排流线排流线导体推荐采用镀银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或裸圆铜线,镀银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JB/T3135规定,镀锡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GB/T4910一2009规定,裸圆铜线的性能应符合GB/T3953规定。排流线规格应符合表5规定。表5排流线规格单位为亮米序号导体规格排流线规格10.250.2520.320.2530.400.3240.510.405.4平行线对5.4.1平行线对平行线对为两根绝缘线芯形成一对.记作“”线和“b”线,被屏蔽层包裹在一起。平行线对如采用优先颜色色序,则每对被包覆的平行线对外均应有明确的标识,用于含多对产品时的区分。平行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见表6。筑表泰行,对优先颜色色序J线对序号标志颜色绝缘类型泡沫或泡/皮或皮/泡/皮聚烯烃绝缘b含氟聚合物5.4.2屏蔽屏蔽应为一层铝塑或铜塑复合带和一根与金属带接触的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铜屏蔽连接线:平行线对外应重叠包覆一层厚度不小于0.02mm的铝塑或铜塑复合带,铝塑或铜塑复合带中金属层厚度应不小于0.007mm,重叠率应不小于25%。在屏蔽之外可采用非吸湿性包带保护。5.5成缆缆芯由一个或多个平行线对组合而成,缆芯中平行线对按其标识从内层排列到外层;电缆允许采用非吸湿性填充材料填充以保证结构圆整,推荐结构参见附录A。5.6缆芯屏蔽电缆应具有屏蔽。屏蔽应由一层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组成,且应符合以下要求:)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复合铝箔,金属面向外与编织层接触,重叠率应不小于25%;b)复合铝箔的总厚度应不小于0.025mm;c)编织材料选用符合GB/T4910一2009中TXRH型要求的镀锡软圆铜线;d)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理到素前阀Z.ZC.ET
GB/T31834-2015表8(续)序号项目单位性能要求1.3.2老化后护套断裂伸长率变化率,中值:聚氯乙烯%-30~+30无肉阻燃聚娇烃%-20+201.3.3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中值:聚氯乙烯MPa≥7无肉阻燃聚烯烃MPa≥51.3.4老化后护套抗张强度变化率,中值:一聚氯乙烯%-30+30无卤阻燃聚烯烃%-20~+201.4热冲击试验—聚氯乙烯(处理温度:121℃士1℃,处理时间:1h)不开裂—无卤阻燃聚烯烃(处理温度:100℃士1℃,处理时间:1h)1.5高温下的压力试验变形率(电缆外径小于或等于6.0mm时压力为2.5N,大于6.0mm时压力为3.0N)案配筑JZ*J(处理温度:121℃上毛,处理时间:h)—无卤阻燃聚烯烃%≤40(处理温度:100℃士1℃,处理时间:1h)1.6电缆低温卷绕试验(处理温度:一25℃士2℃,处理时间:4)一聚氯乙烯电缆在芯轴上卷绕后应无(芯轴直径为电缆外径的4倍~5倍绕6圈)明显裂纹一无肉阻燃聚烯烃(芯轴直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绕6圈)燃烧性能符合GB/T18380.12要求单根垂直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581:2008第1080节要求VW-1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581:2008第1060节要求FT1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3:2004第25节要求CL2燃烧试验(用户选用)符合UL1685:2010要求3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符合S/T11363要求·断裂伸长岸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断裂伸长率变化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一老化后断裂伸长率)/老化前断裂伸长率×100%·抗张强度变化率计算公式为:抗张强度变化率=(老化前抗张强度一老化后抗张强度)/老化前抗张强度×100%7筑素衬网Z..ET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93 次数:3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200714 4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1.09MB
投稿: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2/8/15 23:45:56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