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航服中心)项目。
    (二)承办单位概况
    武汉阳逻港口服务有限公司由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湖北爱特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于2009年3月9日在武汉市新洲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壹仟万元,注册号为420117000018929,具体构成如下:

    股      东
    注册资本 
    (万元)
    股份比例(%)
    武汉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00
    30%
    湖北爱特投资有限公司
    700
    70%
    合        计
    1000
    100%

    公司矢志成为一家为众多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企业提供畅通信息交流的综合服务企业。我们将坚持"诚信服务,和谐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尽心尽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作为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计划在几年内,将公司发展为武汉阳逻新港重要的信息联动平台。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武汉港口总体规划》(2007,送审稿
    2、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土地管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规选字[2009]004号);
    3、武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武汉新港大厦用地的报告》(武交投字[2008]68号);
    (四)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国内运输需求迅速增长,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方式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效应日益显著。作为大宗商品长途运输的水运行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水路运输具有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的天然优势,被誉称为绿色航运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武汉铁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运通江达海,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作用。长江水系水运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内河水运总量的80%。
    在长江中游北岸以阳逻为中心,左岸从武汉黄陂区到黄冈市蔡胡廖,右岸从武汉青山区至鄂州市长港,这片长80公里的带状区域,形成武汉城市圈核心地带,未来十五年,这里将成为中部崛起、湖北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阳逻港区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上距武汉关27.4km,紧临汉施路、平江路,阳大、阳四公路直通鄂东、皖西和豫南,下游的阳逻长江大桥为外环线的组成部分,通过外环线可与京珠、沪蓉高速公路相连,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与京广铁路相接,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阳逻港区极具发展潜力港区河势稳定、深贴岸、水域开阔,可常年停靠5000t级海轮,拥有宝贵的优良深水岸线资源;集疏运条件优越,铁路、公路运输方式齐全;后方阳逻电厂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火电厂,武钢江北钢材深加工墓地、亚东水泥厂已部分成投产,临港经济将逐步形成,区域极具发展潜力
    阳逻武汉新港区上起窑头,下至倒水河口,岸线全长10330m,其中港口岸线长8050m,陆域纵深50800米。拥有堆场4.5万,仓库2560,泊位31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年货物通过能力350万吨。港区上段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深水区有泊位6个,其中:集装箱专用泊位2个,煤炭进口泊位2个,水泥熟料泊位1个,散装水泥泊位1个。下段为阳逻老港区,码头密集,除5个公用码头外,其余均为专用码头。200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10.8万TEU。主要货种为集装箱、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矿石、砂石料和化肥、粮食等
    十五期间水运行业态势看,武汉在与上海、重庆、南京等长江流域港口城市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005年,上海、南通、苏州、芜湖、南京、重庆、武汉七大港口城市中,武汉港口吞吐量排倒数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排倒数第三位;在货运量上,上海是武汉的11.5倍,南京是武汉的3.5倍,重庆是武汉的1.5倍;在港口吞吐量上,上海是武汉的8.9倍,南京是武汉的2.1倍,重庆是武汉的1.1倍。
    为改变武汉水运发展滞后的现状,武汉市人民政府提出抓住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重大机遇,推进以阳逻新港为重点的武汉新港建设,加快武汉水运现代化进程,增强武汉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把武汉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纵观国、内外快速发展的港口运营模式,信息平台的构建与港口服务区的建设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阳逻港的发展要彻底告别坐地等客的营销模式,武汉阳逻航服中心的开发、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该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工程的建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更快发展的需要
    长江是世界上少有的黄金水道,是我国除沿海开放地区外最重要、经济容量和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带。由于长江沿岸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建设长江经济带应加强地区间的经济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的优势,增加流域经济活力,使地区之间的差异形成互补,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与长江上下游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一方面作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后方基地和纵深腹地,借助下游产业和技术优势提高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作为以重庆为龙头的长江上游地区走出去的桥头堡,借助产品西进东出的机会进行发展。
    长江航运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汉阳逻新港的建设与发展将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航运的核心环节;中部地区陆水、水水转运的主要枢纽;连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主要物流通道,从而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2、本工程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部崛起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武汉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坐拥长江与汉水两条大江,武汉新港建设条件优越,基础雄厚,前景广阔。武汉阳逻航服中心的直接腹地为湖北省,间接腹地可以逐步扩大到周边的湖南、河南、陕西、山西、四川、重庆等省市。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湖北及周边省市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水运物流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武汉新港规划中预测,未来2030年武汉阳逻港口货物总吞吐量将达到5194万t为武汉22个港区之首。建设武汉阳逻航服中心,不仅可以促进武汉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呼应上海和重庆航运中心,搭建更为完善的航运、金融、贸易、口岸服务体系,使武汉成为加速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对于促进长江上、中、下游航运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水运,建设武汉阳逻新港充分彰显武汉的水运资源优势,促进中部崛起和湖北、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工程的实施,将构筑一个集港口、船运、物流、信息、咨询为一体的内河航运平台,通过生产调度、交易、EDI信息平台等功能来进一步推动武汉阳逻的建设。
    3本工程的建设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由于内河航运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几种运输方式,具有低资源占用、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使用成本的优势,而被称为绿色航运
    本项目的实施,将通过建设现代化的航运生产调度中心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三位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口岸公共信息平台,为充分利用绿色内河航运资源,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内河航运提供了重要保证,从而推动武汉城市圈实现交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
    4本工程的建设是推进阳逻港口新城建设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五期间,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阳逻开发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大城市武汉的物流中心,建立超一流的港口、工业园区和生活综合配套区。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位于武汉城市圈及其辐身圈之间的阳逻经济开发区应发挥天然深水良港的优势,建设成为一个以港口为依托,以交通能源为基础,以进出口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港口新城。
    武汉阳逻新港航运服务中心项目的实施,将会加快港口新城的开发建设,航服中心将通过提供专业的场所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武汉阳逻新的航运效率和物流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审批的《阳逻新城总体规划》中的有关内容,阳逻新城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深水港资源优势,建设目标为辐射华中、面向全国的区域型港口经济贸易区和工业新城。阳逻新城总体功能结构为一带一心三轴八片。 
    而项目地块所处位置正是一心位置所在《阳逻新城总体规划》确定,柴泊湖周边地区配套行政、商业、教育培训、居住等综合服务功能,构成阳逻新城核心服务区。
    本工程正是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服务阳逻新港区建设的航运配套服务项目,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位于阳逻经济开发区内平江路以东柴泊湖以西,濒临经济开发区阳逻港东港区。规划总用地面积27240.39平方米(合190.86,为港口配套用地其中航服中心大厦用地13958平方米(20.93亩)
    2.总建筑面积为33500平方米,其中航服中心大厦30000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3.项目总投资15204.7万元。
     
     
     
     
     
     
     
     
     
     
     
     
     
     
     
     
     
     
     
     
     
    第二章  市场预测
     
    一、市场现状分析
    武汉位居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兼具经济腹地和中转型的长江港口城市武汉新港拥有广阔的腹地范围和雄厚的腹地经济支撑武汉新港所在的武汉城市圈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核和增长极,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总体高于全国,处于中西部前列沿江七省二市构成的东西向经济走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辐射带,中部六省正在形成的一体化经济区域,以及武汉城市圈经济联合体,均在武汉新港汇集交融,为武汉新港培育了广阔的腹地范围和雄厚的腹地经济。
    (一)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圈国土面积5.8万km2,总人口2988万人。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5557亿元,分别为全国和全省的2.2%和60.2% ;人均生产总值18601元,约为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1.2 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5亿元,高出全省平均增速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3亿元,约占全省的70%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4亿美元,约占全省的83%。城市圈以占全省31%的土地面积和占全省52.2%的人口,提供了约占全省60.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69%的地方财政收入,是湖北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从工业化程度来看,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1.7:44.5:43.8,城镇化率46.8%,乡村非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1.72% ,总体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总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
    中部六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面积占全国的10.6%,人口占全国的28.1%,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3.5% ,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但该区域资源相对丰富,科教基础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已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武汉城市圈2015、2020、2030年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16500亿元、26500亿元、52000亿元,2020年率先在湖北省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基本现代化,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初步建设成为上接成渝、下联长三角、与沿海三大城市圈对接互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中部六省以及西部四川、重庆、陕西、宁夏、甘肃五省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地区,经济社会决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将会明显加决,预计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8-9%的水平
    (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运输需求
    1、武汉新港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301 次数:0
下载:免费下载 收藏:0
等级:
编号:115107 1
文件格式:word文档
文件大小:291.5KB
投稿:nnn 进入
上传时间:2016/3/16 22:43:38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