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全部素材 > 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过程的知识传递模型研究张凌菲摘要:公众参与制度初衷是降低规划方案与公众期望的偏差,但实际运行中公众对规划的质疑和抗拒仍普遍存在,重要原因是部分诉求没有显性化传递,导致公众参与效率降低。通过将知识管理学嵌入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过程,构“群化一外化一融合一内化”的SECl知识传递模型将不同利蓝群体的隐性诉求知识显性化,并在公众参与过程中促进各方知识在不同群体问的传播,使各方诉求被接受和内化到各自主体未来的行为动机中,提升规刻的认同度和实施性。并以成都市草堂路社中市民、开发商、政府三方的所传递知识的在辨识金字塔中显隐维度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三方的需求知识在横向内容层面和纵向显性化程度方面存在错位偏差。关键词:公众参与,知识传递,隐性知识,SEC1模型引言近20年的实践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一直背负着“积极肯定,艰难推行”的怪圈,几乎所有规划文本都会加入公众参与的内容,但实际运行中的低效率、无序化、形式化的问题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公众参与的沟通协调过程存在大量不对称信息,在公众向政府和规划师传递的过程中被忽略、误导、歪曲或者混乱。由于没有立准确的知识传递平台,公众对规划的抗拒、政府对公众的敷衍、开发商对公共利益的漠视成为当下规划领域三个主要参与主体的隔阂。由于城市利益群体间的博弈是在复杂的情境中展开,既存在主观追求自身利益而采取隐蔽手段转嫁成本的投机行动,也存在公众自身忽视重要意见导致公众参与低效力,因此往往存在对重要诉求被有意或者无意地隐藏起来的现象,这在知识管理学中被称为隐性知识传递。公众参与制度要想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知识传递效率是关键。如何将利益相关者隐性诉求在沟通过程中平稳显性化,促进参与沟通的利益群体达成可执行的共同行动框架,是规划师作为利益协调者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本文尝试将知识管理学嵌入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过程,构显隐知识互转的知识传递模型将公众参与中不同利益群体的隐性诉求显性化,并在公众参与过程中促进各方知识在不同群体间的传播,使各方诉求被接受和内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化到各自主体未来的行为动机中,提升规划的认同度和实施性。1.概念界定1.1公众参与内涵演进最早对城市规划领域的公众参与的界定源于1968版《城乡规划法》中公众参与的补充报告一一凯斯夫顿报告。报告中认为公众参与是“公众和政府共同制定政策和议案的行为”,达维多夫的倡导性规划理论进一步提出,规划师的工作重心讲由方案编制转移到与民权运动相结合的沟通与辩论协调角色,成为公众的“辩护律师”,对日后城市规划范式转变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规划理论(transactive planning)、辩论规划理论(planning though debate)、谈话模式的规划(the discourse model of planning)、协商规划(deliberative planning)等一系列沟通规划试图探索个体和群体间相互沟通过程与公众参与实效性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规划行业的“交往转型”(Communicative turn),而其中对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动机、行为组织驱动因素等分析涉及到不同群体间的知识传递,为知识传递分析介入公众参与提供了可能性J.NEI1.2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最初由Polanyi(1962)提出,他认为除去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知识,即显性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Nonaka(1991)认为,很多情况下只能采用隐喻、类比或者其它不需要正式的语言的方式来表达隐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在企业管理中,通过对跨国企业的知识传递方式、企业隐性知识特征、知识传递工具等研究和应用,发现隐性知识的高效传递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证实了隐性知识管理对沟通、共享和交往的促进作用。公众参与的沟通过程中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知识传递,后者的缄默性决定了隐性知识传递成本远高于显性知识,降低隐性知识传递成本成为提高公众参与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皱子敬(2013)认为公众参与是城市业主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目的,“设计活动向城市或地区内参与群体开放,从而使筑设计活动成为城市行动并反映城市或地区群体价值观”?。興尚理躓素前网Z.ZC0.ET
1.3知识传递转化模型—SECI模式日本企业管理学者Ikujiro Nonaka在→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形式细化的基础上,提出隐性知识和群化外化隐性知识视察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知识传递模式类比联想假设4,该模式分为四步:群化(Socialization)性知识显性知识即通过共享经验产生新的意会性知识的内化融化概活过程:外化(Externalization)即把隐性升华组合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融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合(Combination)即显性知识组合形成更图1SECl知识传递循环复杂、更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把显性知识转变为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的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的过程。SECI模型是知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模型,经由群化、外化、融合与内化的知识,透过个人、群体、组织等不同的层面扩展,形成“知识螺旋”,促进知识的扩散、嵌入与积累。2.公众参与不同阶段知识传递特征及传递黏性Szulanski(2000)认为知识传递分为需求阶段、关系立阶段、知识利用阶段及知识惯例化阶段,每个阶段的传递黏性不同。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阶段,各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递具有以上阶段性特征。公众参与面临的传递黏性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2):(1)需求阶段:这一时期知识传递的难度在于识别能够传递的知识并采取行动,即搜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以及与规划对接的可能性评估。(2)关系立阶段:此过程中知识传递的难度在于消除沟通缝隙及填满知识接受者知识缺,包含不同群体对规划知识的理解差异以及规划知识的精准传递。(3)知识利用阶段:该阶段知识传递的难度在于识别和解决意料之外的、阻碍效果的问题,即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如何有效嵌入规划方案以确保实施可能性和稳定性。(4)知识惯例化阶段:此阶段通常面临如何保留规划知识以及常规化这些实践方面,将专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业化的城市规划知识传播到不同群体,并内化为各自的行动意识中,使规划成果与市民社会良性互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民意调查阶段传递需求确定市规划知识传运过程音询讨论阶视传通方与隆收方健立关系规划编阶段知识的利用成果展示及规划及教育知识的情例化知识传视角的公众参与逻细城市织别能够传迷的知识并采取行动的度开始阶段规划知识传迷消除沟通墙障及填满知识接受者知识球的通度执行输级只别和解决预料之外的.阳碍效果的阿量的难度蔓班阶段保留这些知识及常规化这些实挂的道度整合阶段图2公众参与中不同阶段的知识传递逻辑类众楞效性影响J3.知识传递对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实效性影响3.1知识传递编码复杂导致公众无法深入参与知识传递过程本质是对知识“编码一解码”的过程,接收方解码效率越高,知识传递效率越高。编后知识呈现三方面特性:内隐性、可表达性和嵌入性。一方面,内隐性较低、可表达性较强的规划知识对参与主体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范围有较好的适应,可以帮助参与主体清晰界定和理解不同规划方案所代表的含义及所自身需要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另一方面,规划知识的嵌入性,即知识与载体的关联度,决定了公众认知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对小区居民而言,理解和参与自己小区周边的规划项目积极主动,且所提的意见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但是让参与到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就会由于传递知识与载体的关联度较低,而降低参与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公众要深入参与,必须在其自身认知水平下,对专业规划知识进行解码,完成理解方案的知识传递过程。因此,面向公众参与所设计公开的规划知识编码复杂程度应当控制在一定程度以内,在传递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公众理解规划意图以及规划方案的利弊。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3.2单向知识传递导致公众意愿与规划背离知识传递的单向性包含传递途径的单向性和传递内容的单向性,两方面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对公众参与的效力产生影响。实践中,公众参与中各利益相关群体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议和诉求以介入政府决策,这也使得知识传递是否“自下而上”成为公众参与渠道畅通与否的判定标准。但实践过程中政府青睐于象征性参与,有意识选取符合政府决策的参言,其本质上是将公众参与的“自下而上”取巧的转为“自上而下”,阻碍和扭曲了参与主体的知识传递。另一方面,在一些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影响深远、需要谨慎决策的公众参与过程中,政府为降低公众对方案否决概率而有意识单向传递正面影响的知识,规避和阻碍部分负面影响知识的传递。这种现象在避邻设施规划时有发生,侧面反映出没有深入理解知识有效传递对沟通的促进作用。阻碍知识传递以降低规划实施成本的行政逻辑与公众参与沟通协调的初衷相违背,反而会产生更高的社会成本溢出,当溢出的社会成本突破阀值,甚至出现公众参与失控状态,引发阻碍规划实施的群体性事件发生。3.3知识接受者能力缺失导致不能深度参与J.NECoh(2002)在有效知识传递整合框架的研究中指出,知识接收能力不足对知识传递有效性具有直接影响?。莫文竞、夏南凯(2012)也有类似观点,认为公众参与效力与参与方式的选择与参与主体成熟度紧密联系m。公众参与中,知识接受者(knowledge recipient)既对应编制规划的政府和规划师,同时也包含市民和其他社会群体。政府和规划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接收不同利益群体传递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将在规划方案体现并有所取舍,而理解能力不足则会造成参与主体所传递知识的错误解读,使方案与公众期望相背离。同时,市民及开发商等利益群体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同样是知识接受者,深度参与需要具有足够的知识接收和理解能力以及较高的道德水平以突破自身利益范围,从公共利益角度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以及实施全过程。4.基于显隐知识互转的适应性众参与知识传递模型4.1适应性公众参与知识传递模型理筑素前阀Z.ZC.ET
表1主体需求辨识金字塔规划参与主体需求分类显性层级文化价值空间形态交通环境功能组织开发成本公平权衡技术创新程度基本运功能分区符合规范安全运交通畅达交通安全合理分区避险空间顶算合理防灾通廊人车分流功能丰富功能合有序组织区位优势公交体系街道连续公服完善路权平衡慢性交通经济回报无障碍设计空间多样文化内涵景观营造公交优先功能混合专用路权品质途因地制宜历史文脉空间识别低碳交通社区营职住平衡智慧城市地域文化可达性空间活力杜会效益低碳理念宜人尺度竖向空间公服均等停车引导大数据管理地方性开散空间服务共享资源公平4.3模型运用笔者选取成都市草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居民、开发商和街道办事处三方的需求显隐性调查,分析三者在辨识金字塔中的所传递知识的显隐维度。2015年3月至5月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00张,回收有效问卷187张。使用Tecplot软件对主体需求进行编码后矢量化统计(如表2)。不同保所传递的识在辨叠亭塔中分布维度代表了其所关注的方向和天注的深度。统计结果表明,不同主体在规划知识传递的维度差异一定程度上导致各方沟通的缺漏和认知的偏差。居民视角(图4-2所示)对交通环境的安全运行和功能合理性需求的知识传递显性化程度较高,对空间品质的感性追求和向往是居民考虑的出发点。开发商(图4-3所示)显性传递最多的需求是有关收益和法律规范层面,其次是文化和空间品质。政府视角(图4-4所示)下主要将有关法律和规范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团体,同时对新技术、空间形态、社会公平的关注体现了政府治理向多元化、现代化转变。興尚理筑素前阀Z.ZC.ET
为今后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能。公众参与深度将逐渐提升,各方参与主体的知识传递和学习是实现利益平衡和协调的重要媒介。促进公众参与中的知识传递,一方面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参与制度设,搭公众参与平台促进公众、政府、开发者等多方的知识传递:另一方面,公众参与过程中各方需求不仅是规划前期的调研资料和编制规划依据,通过促进各方参与主体的知识传递与共享,实现各方知识的融合与内化,推动各方相互的认同意识,让社会成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具有心理上的认同,从而遵守、服从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参考文献[1]Office H M S.Ministry of Housing and Local Government,People and Planning(SkeffingtonReport)[R].1969[2]P H.The Communicative Turn in Planning The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patial Stategy Formulation[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1996,23:217-234.[3]Polanyi M.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4]Nonaka I,Takeuchi 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5]Yeung A K.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tiy press,1999.[6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完队中阳软种紧0氨2筑素将网[7]Grant R M.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winterspecial issue):109-122.[8)邹子敬.筑设计中的城市策略研究一城市筑“隐性”任务书D].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3.[9]Szulanski.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tickiness[J].2000,82:9-27.[10]Coh S C.Managing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an intergrative framework and some practiceimplication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2,6(1):23-30.[1]莫文竞,夏南凯。基于参与主体成熟度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们,城市规划学刊,2012(04):79-85.作者简介张凌菲,重庆大学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研究生。興尚理筑素前阀Z..ET
评星:
  • 0
  • 0

作品评论(0)

登录 后参与讨论
相关推荐:
本站所有资源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和交流之用;未经授权,禁止商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浏览:25 次数:0
下载:13.00 收藏:0
等级:
编号:231271 0
文件格式:pdf文本
文件大小:1.43MB
投稿:f1001 进入
上传时间:2023/12/21 12:06:42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在找这些:

规划实施与管理011.“三规”空间管制的比较与协同思路规划实施与管理033.“非邻避型”项目规划条件社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规划实施与管理032.浅析“三规合一”的问题与对策规划实施与管理031.城市轨道站点综合开发建设的实施困境及其对策——以宁波市为例规划实施与管理030.城市绿地规划实施的福利经济学视角分析——以武汉市为例规划实施与管理029.转型发展视阈下的规划变革——基于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减量规划的思考规划实施与管理028.长沙市“三规”协调性评价及调控策略研究规划实施与管理027.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规划实施与管理026.城乡规划实施转型与运作机制研究——以北京规划实施单元为例规划实施与管理025.美国区划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控制及对中国的启示——以纽约区划控制体系和纽约滨水空规划实施与管理024.转型发展背景下的郊野单元规划:手段、问题、对策——基于上海已批郊野单元规划实规划实施与管理023.应对快速老龄化形势的机构养老设施布局探讨规划实施与管理022.我国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体系建构探究规划实施与管理021.居住街区制落地刍议规划实施与管理020.历史地段实施主体研究——基于多案例比较分析规划实施与管理01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大型城市存量用地更新研究
住房建设规划64.德国城市更新的法律建制、议程机制及启示 住房建设规划38.社区精神的培育与容器再造研究——以成都肖家河社区院落入口空间为例 小城镇规划63.“丘陵水乡”古镇的水系风貌研究与应用 小城镇规划55.城市设计引导下的特色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探讨——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镇为例 小城镇规划56.基于“多元参与”的城中村改造路径探究——以临洮县电厂渠片区改造为例 乡村规划095.区域协同理念下村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以临洮县洮阳镇沿洮村庄带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山地城乡规划34.山地城市一类居住用地容积率研究——以云南省富源县为例 山地城乡规划25.区域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路径思考——以云南西部山区为例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8.无锡市主城区商务办公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7.欠发达地区区域协调机制的特征解析与完善策略——以关天城镇群为例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116.产业结构转换视角下长沙市的经济崛起 庄园(高级农家乐、度假村)方案设计生态农庄生态园规划CAD 资阳雁江苑小区详细规划 自贡市传统街区改造与更新规划设计 云南大理大学总体规划设计 长寿县政府片区改造规划方案 宜宾合江门街区城市设计方案 完整的农场景观设计生态农庄生态园规划CAD 小区鸟瞰效果图 文化广场平面效果图

网站首页 典尚平台 建筑素材 三维模型 室内装修 视频素材网 上传教程 帮助中心 热门搜索 版权申明 关于我们 联系典尚

Copyright © 2000-2020 www.jzsc.net.粤ICP备07047611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QQ:609470690 客服电话:0755-83549300 深圳市典尚风设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6典尚平台 JZSC.NET

网站推荐使用腾讯、Chrome浏览器浏览,不推荐360,很卡

粤公网安备 44030302000908号

QQ咨询
推广分享
×
复制本页url网址

推广详情

如您已登录,分享网址将自动加载您的推广编号,您将获得2元/注册用户的奖励。

推广记录  积分记录

网站首页
回顶部